广州力争四年后建成 智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 文章正文2016-07-01
智能制造可以怎样影响我们的未来?昨天,2016中国(广州)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开发区举行,本次大会以“融合创新·智赢未来”为主题,围绕智能装备产业的融合发展,展开热烈探讨。 会议透露,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应用、大数据等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关键核心是打通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交换。作为此次大会举办地的东道主,广州开发区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成就备受瞩目。
当天上午,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埔区区长李红卫在致辞中表示,今后广州开发区力争到2020年全区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规模翻两番,达到年产值500亿元,成为国内一流的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统计显示,广州开发区共集聚73家智能装备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已聚集广州数控、达意隆、明珞装备、海瑞克、昊志机电、诺信等代表性企业,华鼎、粤研、启帆、明珞、日松、飞锐、万讯、巨轮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2015年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132.5亿元,连续5年保持16%以上的复合增长率,成为引领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从细分产业领域看,广州开发区智能装备企业主要分布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机器人三大领域,其中机器人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64.7亿元,占半壁江山。
据统计,广州开发区的智能装备产业总体呈现“散点分布”特征,73家企业散落在云埔、科学城、东区、西区和永和五个区域。同时,产业细分领域呈现“组团集聚”特点,机器人主要集中在云埔,智能制造成套装备主要分布在西区。其中,云埔工业区企业数量最少,但产值规模最大,18%的企业贡献了50%的产值;科学城企业数量最多,但产值规模最小,27%的企业仅贡献了9%的产值,西区、永和和东区分布则相对均势。
据透露,广州开发区将结合企业工艺技术装备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选取一批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试点,建设无人工厂示范企业。对应用本区企业研制生产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奖励或设备补助。
广州市副市长谢晓丹在致辞中表示,广州市把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作为引领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抓手,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政策。“十三五”期间,广州将继续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力争2020年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建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打造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关键设备、技术供应和研发创新中心,建成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
观点
“企业不能盲目追求智能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企业不能盲目追求智能化”。 对于中国当前的多数企业而言,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是更现实的第一步追求,要发展大数据收集信息,做一个系统把挖掘机都连接起来。有条件智能化的企业,需从基础做起,一步一步布局数据、传感等功能。
“无人机不是玩具,要回归应用”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陈本美:无人机终究不能是一个娱乐的玩具,它还是要回归到应用。未来,无人机应发挥更大的威力,承担起枯燥、危险的任务,比如火灾现场、化学品泄漏地区、地震灾区等现场实时信息。
“万物互联时代,安全显重要”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万物互联时代总会来临。在这样的情境下,安全的意义更显重大,在万物互联时代,最薄弱的反而是设备这一层。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从设备端到现场网端,再到云端加密层层防护。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07-01)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青岛造”大型海工装备起程赴北极圈
下一篇:上海国际跨媒体技术装备创新博览会在沪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