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中国 English,United StatesEnglish UKUK FranceFrance DeutschlandDeutschland

贵安新区:“绿色”铺就生态文明实践探索之路 —— 文章正文2016-07-18

——贵州贵安新区“三化”发展纪实

2016年7月8日,以“绿色城市创新发展——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主题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贵安新区主题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国内18个国家级新区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以及韩国、英国、德国等外国驻华代表济济一堂,就我国和世界绿色城市创新发展主题各抒己见。

本次论坛由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清华大学、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指导,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主办。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长青作《海绵城市建设》的主题发言。

“三化”引领突飞猛进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安新区视察指导,强调中央提出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定位和期望值都很高,务必精心谋划、精心打造。要求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不能降格以求。

记者了解到,一年来,贵安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快贵安新区开发建设速度。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预计同比分别增长50%、60%、135%,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具体工作中,贵安新区努力推动“三化”发展。

第一,高端化。对贵安新区来说,高端化的具体体现是基础设施高端、产业高端、配套高端、人才高端。贵安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建成600公里城市路网和900公里市政管网,根据地势,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宜曲则曲、宜直则直,最大限度保留了山头和森林植被,一条路就是一节变奏曲。目前,沪昆高铁贵安站已动工,年内还将启动与贵阳市连接的地铁项目。未来,贵安新区将建成便捷的地上地下综合交通体系。同时,新区正在规划建设7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将燃气管道、雨污水管道、220千伏以下电力线等纳入管廊系统。

 

 

贵安新区在产业发展上,坚持把大数据作为主导产业和核心竞争力来培育,获工信部批准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地区之一。引进了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华为等绿色数据中心;引进高通公司合作开发先进服务器芯片,落户高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贵州历史上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总部。同时,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五龙纯电动汽车、硕维新能源汽车、联影医疗器械制造、中德西格姆精密制造等项目陆续落地。以瑞士小镇、乐华欢乐城、高峰花海为代表的大旅游项目加快建设。贵安新区的高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并逐渐呈现集群发展趋势。

贵安新区在高端配套上,注重引入优质教育、医疗和住宅资源。北师大附校9月投入使用,同时引入全国知名学校和教育机构领办乡镇学校;同济医院即将投入运营,同仁医院即将动工建设。碧桂园、中铁、群升等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几年内,贵安新区将成为优质配套资源集中的高品质城市新区。

贵安新区在培养高端人才上,依托大学城、职教城,引进了微软IT学院、印度NIIT学院,升级了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结合新区产业需求,培养专门的大数据、大制造和大旅游人才。同时,出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政策措施,为吸引人才、促进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第二,绿色化。绿色化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节能环保,还包括生活方式上的绿色低碳。在产业选择上,我们制定了严格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坚决拒绝污染项目进入新区,把大数据、大制造、大旅游和现代农业等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同时,下大力气淘汰了原有的130家落后产能企业,关闭了所有的砂石厂、煤矿。

 

 

在环境建设上,新区制定了严格的生态文明“1+9”制度,划定禁建区、水源保护区范围,完善生态植被占补平衡措施,实行低冲击开发模式。实施“五区八廊百园”“绿色贵安三年会战”等生态工程,启动全域山头绿化工作,直管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7个百分点。

在城市建设上,贵安新区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中心区内20平方公里试点,打造“会呼吸”的城市。启动了“十河百湖千塘”工程,实现河湖保护与生态景观的有机统一。同时,我们将在所有新建住宅小区实施自来水、直饮水、污水“三管进户”,率先建设全覆盖的直饮水城市。

在低碳生活方式培育上,贵安新区正在规划建设路路相连、村村相通的慢行系统,目前已建成500公里的绿道,鼓励绿色出行。同时,淘汰了所有的燃煤锅炉,今年将完成全部3.2万户清洁能源进家入户。

第三,集约化。集约化意味着用最少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发展成果。贵安新区的主要做法是“人往社区走、企业往园区走”。在空间布局上,坚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不“摊大饼”,只“蒸小笼”,山为景、桥隧连、组团式发展,精心打造工作、居住、休闲、交通、教育、医疗等有机衔接的“15分钟城市生态圈”。同时,对全区366个村寨按照整体搬迁、保留提升、分散整合“三型”建设。投资120亿元,建设400万平方米的13个安置点,让5万群众住进现代化的新型社区,实现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公共服务集中供给,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

在园区发展上,贵安新区规划建设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科技等产业园区,把投资强度、单位面积产值等作为项目入园的前提条件,引导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例如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项目,仅占地240亩,今年产值将实现80亿元,预计到2020年,每平方公里工业产值可达100亿元左右。

做好“新”“特”“安”“活”文章

贵安新区位于贵阳市和安顺市接合部,规划面积1795平方公里涉及贵阳、安顺两市所辖21个乡镇,其中直管区47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全为农村。这里生态环境资源得天独厚,依山傍水,山苍木秀,水活石润,贵安新区及其周边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等22处。同时,贵安新区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近93%的面积位于贵阳市主要饮用水源上游,近72%的面积位于红枫湖汇水范围,生态环境高度敏感。率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贵安新区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事关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全局。

 

 

国家级新区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深化改革创新的新载体、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样板、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平台。贵安新区在探索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新路,必须做好“新”“特”“安”“活”四篇文章。贵在“新”,采取低冲击开发模式,不“摊大饼”,只“蒸小笼”,围绕生态都市、现代产业、湖光山色、屯堡田园四类分区,打造“感性的自然、理性的城市”;贵在“特”,着力塑造城市风貌、建筑风貌、道路风貌、生态风貌、文化风貌“五位一体”特色风貌体系,打造最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兴城市;贵在“安”,坚持开发先安民、建设先富民、发展先惠民,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五块短板”,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贵在“活”,在开发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出实招、破难题、建机制,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去寻找“船和桥”,让市场“无形之手”充分施展、让政府“有形之手”更加有效、让社会“第三只手”更具活力。

高原明珠,喀斯特山地民族风情,这也许是人们记忆中对贵州最初的印象。如今,贵州贵安新区将致力打造一座自然与文化完美结合的最美城市。

“绿色”是发展主色调

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要求,坚持“道法自然”“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规划建设理念,立足山、水、田、园、林等绿色生态资源,科学划定水源、森林、滨湖湿地、基本农田、生态治理、风景名胜6个保护红线区与城镇开发边界,严格实施占比46%、33%、21%的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空间管制规划和占比5%、29%、46%、20%的高强度、中高强度、中低强度、低强度开发的土地使用强度控制规划,牢牢守住占新区总面积80%、约1430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让新区2626个山头、14条河流、131个湖泊、515个水塘、219个地下泉眼成为珍贵的名片。同时,坚持精细开发、精明增长,创新发展模式,追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追求城市便利性与宜居性的最佳平衡点,追求城市面积、容积率与人口规模的最优比例,建设“感性的自然、理性的城市”。

同时,注重城市风貌特色化,编制新区城市风貌导则,形成生态都市、现代产业、湖光山色、屯堡田园四类风貌区,打造“山水风光之城、文化多元之城、生态智慧之城”。编制实施贵安新区建筑风貌导则,建筑注重“现代本土、多元融合、清新亮丽、分类指导”,顺应地形,依山就势,层次丰富,山屋相融,形成“青山、绿水、红瓦、白墙、披檐、收颈、竖窗、通廊”的独特建筑风貌。

贵安新区高标准推进交通、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总投资400余亿元、总长330公里的城市主要路网,启动建设大容量光纤骨干网、免费公共 WIFI、综合管廊和沿河、环湖截污沟等重大工程,率先推进生态砂基透水和雨水收集系统建设,到2020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贵安新区建设理念之一,规划构建了“五区为底、八廊通联、山城相嵌、景观通贯”的生态绿地系统,其中5个生态保护区、8个绿廊以及94个各类公园,已启动实施一大批绿色环境建设重大工程。一是扎实推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加快中心区近 20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的高标准,全面推进“净、蓄、用、渗、滞、排”等总投资47亿元的8大类67项工程,力争 2017年完成通过国家验收。同时,加快编制实施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及设计导则。二是扎实推进水源保护和绿地系统建设。大力实施“五区八廊百园”“十河百湖千塘”等生态水系、生态廊道、绿道系统工程,到2020年新区直管区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湿地公园面积达到1100公顷、湿地保有量1700 公顷。三是扎实推进植树造林。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和石漠化及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环境工程,今年完成绿化造林3万亩,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60%左右。四是扎实推进清洁能源推广。2016年全部淘汰直管区燃煤锅炉和完成农村3万户煤改气工程,建成机动车尾气监控中心,全面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和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车用汽、柴油,禁止黄标车进入直管区。

贵安新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在扎实推进已出台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环境负面清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绿色建筑行动、绿色建筑管理、森林保护、湿地保护、山体损坏恢复等“1+9”制度文件实施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产业化”,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制度、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审计制度;建立生态资产负债表并每年开展评估;建立生态补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制;建立碳排放、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总量控制激励制度;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实施“生态文明云工程”,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并促进再生资源交易利用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措施,贵安新区将实现开发前后自然资产总量不减反增、污染负荷总量不增反降、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全面优于开发前指标。 来源:贵安新区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07-18)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滨海新区经认定国家级市级研发中心超400家
下一篇:“河南造”机器人受欢迎 成地方工业4.0新地标

京ICP备202409039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609号
® 注册商标 © 2001-2025 北京雨润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52号 邮编:100007 电话:010-84001165 / 84002508 / 84002286 传真:010-64063037
网址:www.bbjja.com 邮箱:yrhzq@163.com QQ :502360568 网站地图     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Valid CSS!

首页 远距离带式输送机 高安全可靠性节能带式输送机 各种“高效托辊” 腔式无接触密封技术 移山填海造田工程 矿山承包交钥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