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探索的找矿人 —— 文章正文2015-10-16
“新发现全隐伏的我国最大的两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实现了我国锰矿找矿40多年来的最大突破,使黔东地区一跃成为新的、我国唯一的世界级锰矿资源富集区,经济价值巨大。”
在今年的“周光召科技奖”的颁奖盛典上,评审嘉宾们这样评价周琦。
“周光召科技奖”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周光召,为奖励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开辟研究新方向,为国际科学界承认,或是在发展中国经济、企业技术创新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自2008年设立以来,仅有四十一位科学家获此奖项。
而对于获得这样的殊荣,30多年来,一直在武陵山区野外一线从事锰矿地质找矿与科研工作的周琦这样告诉记者,“运气!”是这份运气让他与锰矿结缘,也让他有了不断努力探索的目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几个主要锰矿床陆续被发现并逐步探明资源量,黔东及铜仁地区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锰矿富集区和锰工业基地。
1981年,从昆明地质学校毕业,周琦被分配到位于铜仁的103地质大队,“一开始工作遇到的就是锰矿”,跟着前辈们进深山、下矿洞,绘制图纸、品鉴矿石。
立志“要为祖国多找矿、找大矿、找富矿”的周琦,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掌握了在黔北地区寻找锰矿的标志,但爱思考的他也发现,“矿坑中有很多锰矿形成的现象,说不清楚”。
1982年,带着自己的这些疑问,他来到成都地质学院学习,“当时只是关注到了锰矿形成的一些现象,具体怎么形成的,该怎样去解释都还不清楚”。为了寻找答案,周琦一路探索就是20多年,“直到读博士的时候才解开疑问”。
虽然,在苦寻答案期间,找矿前辈们都劝解周琦,“锰矿找不到了,可以去找找其他的矿”,但是执拗的他没有放弃,“当时我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虽然解释不清楚,但是总感觉武陵山区不可能没有锰矿了”。
反复琢磨前辈们留下的资料,结合主持实施的“贵州松桃-铜仁地区锰矿资源富集区资源调查评价”、“贵州松桃-铜仁地区南华纪锰矿成矿条件与成矿预测研究”等项目,以及求学中各种观点的碰撞。
2008年,在博士导师的帮助下,周琦建立了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系统与成矿模式,打破了前苏联别捷赫金院士,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的海相沉积型锰矿床的成矿模式。
一发不可收拾。周琦和他的团队,利用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理论,建立了锰矿找矿模型,“我们把找寻锰矿的特征从3项,增加到了8项”,深部锰矿取得找矿一系列重大突破。
新发现全隐伏的最大锰矿床――贵州松桃道坨超大型锰矿床,仅详查备案锰矿资源量达1.42亿吨,新发现松桃西溪堡超大型锰矿床,已详查控制的锰矿石资源量达2亿吨。
2013年,中国地质学会在给铜仁松桃地区锰矿整装勘查颁发“十大地质找矿成果”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实现我国锰矿找矿40多年来最大突破”。截至2014年底,贵州新增锰矿资源量达3.3亿吨,总资源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在贵州,我们已经找到了第三个超大型锰矿,”摊开利用锰矿找矿理论重新绘制的矿产图,周琦指着用蓝颜色特别标出的一块告诉记者,在未来的2到3年内,贵州的锰矿资源量将达5亿吨,将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10-16)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南非查获200吨非法金精矿
下一篇:嘉能可称拟关闭南非Eland铂金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