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明年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 —— 文章正文2016-12-29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化之年,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怎么做?
12月28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期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新有就2017年的工作进行了介绍。他表示,2017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立足推进先进制造强省建设全局,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省工业稳中向好和提质增效,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完成工业投资9000亿元、技改投资6500亿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
关键词:工业稳增长
扎实抓好一季度工业稳步开局
陈新有表示,2017年省经信委将分类狠抓工业稳增长,全力巩固工业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陈新有介绍,2017年将进一步梳理细化中央和省上出台的各项稳定经济增长政策措施,建立完善重大工作、重点任务台账,实施挂图作战,扎实有效推进各项部署落实见效。深入推进“一地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稳增长,组织开展工业稳步开局、稳定经济增长、项目建设等专项督查调研,突出抓好全省产值100强企业和亏损额前100户企业、地方重点企业以及中央、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等稳定运行。
同时,扎实抓好一季度工业稳步开局,出台《关于做好2017年工业良好开局工作的意见》,围绕“四个高于”目标(即各地一季度规上工业增速高于全省全年8%的预期目标、高于市州预期目标;各地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高于省上下达的预期目标和市州预期目标),一季度下拨年度工业发展资金50%以上,组织有条件的市(州)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力争一季度新开工项目450个、竣工450个;用好大水电留川电量价差资金,支持降低用电成本;组织银政企对接活动,积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对企业扩大销售给予奖励,支持多拉快跑,实现一季度良好开局。
关键词:先进制造强省建设
将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
在深入推进制造强身建设方面,陈新有在会上介绍,一是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出台《四川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军民融合等七大工程,指导成都抓好“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支持绵阳、德阳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二是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制定实施产业推进年度工作方案,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抓好产品市场应用和示范推广。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抓好三大新型显示、中电科(成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等建设,用好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产业投资基金,争取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落地建设。汽车制造产业加快做大产业规模,力争全年产量达到130万辆,推动一汽大众、东风神龙等稳定增长,加强与吉利集团的合作,集中力量打造新能源汽车整车龙头企业。三是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制定新一轮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四是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开展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试点示范,建成一批柔性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示范项目,重点支持3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五是加快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化工、医药、建材、钢铁、纺织等行业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工业节能、节水工程,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园区分布式能源建设,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关键词:“项目年”活动
力争2017年有2100个重点项目投产达效
“深入实施‘项目年’活动,狠抓工业投资和新增长点培育。”陈新有介绍,一是狠抓项目新开工,大力组织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努力保持2016年新开工项目的强劲增长势头。二是加大在建项目推进力度,全力推动省领导联系的56个重大产业项目、137个省政府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500个投资上亿元的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三是切实抓好竣工项目投产达效,积极协调解决竣工项目投产达效“最后一公里问题”,分季度组织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仪式,力争2017年有2100个重点项目投产达效,新增产值1400亿元以上。
关键词: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将实施全川企业触网行动
陈新有表示,2017年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一是实施全川企业触网行动,进一步落实我省与微软、华为、浪潮、腾讯等知名企业的合作,加快推进华为软件开发云等项目落地建设。二是组织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开展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培育发展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定制、线上线下(O2O)、柔性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三是夯实企业信息化建设基础,推动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工业网络、工控安全系统、智能机器等集成应用,增强行业信息物理系统(CPS)系统解决方案研发能力。四是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互联网+四川制造”、“航天云网”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我省超算中心规划建设,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大数据集聚发展区。五是无线电管理水平。加强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和无线电行政执法,强化无线电管理信息化建设,确保无线电安全。推进国防科技信息动员工作。
关键词:产业园区创新改革
将实施产业园区创新改革发展工程
陈新有表示,2017年,将加快产业园区创新改革,推动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一是实施产业园区创新改革发展工程。深入落实省委加强园区党建推动产业园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1+3”文件精神,推动园区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推动园区开发模式多样化,建设“园中园”,力争全年产业园区营业收入突破3.2万亿元,增长8%。二是推进园区建设特色化专业化。深入实施“51025”重点产业园区计划,抓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加强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打造一批航空航天、信息安全、轨道交通等特色化、专业化园区。三是抓好工业强县示范县创建。在现有14个工业强县示范县(市)基础上,再创建一批工业强县示范县(市)。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将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
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提质增效方面,陈新有介绍,一是积极稳妥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行业重点退出中频炉、工频炉冶炼等落后产能,确保完成签订的目标任务。依法依规对水泥、平板玻璃等存量落实产能进行清理淘汰,推动淘汰落后工作纳入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轨道。二是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组织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实施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接轨的制造业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及节能标准,加大力度培育制造业品牌,提升“四川制造”整体形象。三是切实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抓好产业链龙头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的对接合作,推动天府新机场等重大工程建设优先采购本省产品。四是千方百计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降成本”专项工作方案,力争要素和物流成本各降低200亿元。
关键词:全面创新改革
将加快推进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
陈新有表示,2017年将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一是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创新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在电子信息、汽车、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健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产品推广应用奖励和保险机制。二是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全面落实省政府与军工集团签订的合作协议,推动电子信息(含北斗卫星导航、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智能装备制造、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军工高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三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对接工信部服务型制造“5155”工程,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城市培育。大力培育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中心,鼓励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中心落地园区聚集发展。
关键词:以开放促发展促转型
将深化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合作
在大力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转型工作方面,陈新有介绍,一是积极推动产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围绕产业升级“招大引强”,积极推动大规模、全链条地引进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发展前景的优势项目,加强与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内龙头企业的对接与合作。二是扩大对内开放。深化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合作,推动川渝、川桂、川滇、川黔合作,开展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链招商。以泸州开展泛珠三角区域制造业合作试点示范、广(安)深(圳)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制造业创新合作。三是加快“一带一路”走出去步伐。深化以装备制造为重点的国际产能合作,重点推动清洁高效发电装备、石油钻采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走出去”。
关键词:经济运行综合调节
将深入推动天然气转供变直供
陈新有表示,2017年还将抓好经济运行综合调节,加大要素保障协调力度。一是加大资金协调力度。抓住国家推进产融合作契机,按照“1+N”模式分行业组织开展银政企对接会,搭建全省工业融资大数据平台,建立发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贷款“红名单”和融资需求清单。支持成都、泸州、绵阳、宜宾等创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鼓励支持优势企业、新兴产业企业加大与PE、VE、产业投资基金等资本市场对接,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票据融资,积极缓解融资难贵矛盾。二是加大电力协调力度。进一步创新实施好三大电力政策,加大电力市场化直接交易力度,力争直购电总量扩大到500亿千瓦时(占主网大工业用电量的50%以上),继续落实好留存电和富余电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电网资源整合。三是加大天然气和铁路运输协调力度。强化与中石油、中石化的对接,在加快发展天然气化工、燃机发电和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动天然气转供变直供。推动铁路运输“路企”对接,优化运输组织,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快速货物班列和中欧班列,拓展铁路物流大服务。
关键词:工业精准扶贫
将帮扶支持“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
陈新有介绍,2017年将实施工业精准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加大工业产业扶贫力度。帮扶支持“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开展“一企帮一村”行动,建成一批特色产业资源深加工基地。支持发展“飞地园区”。二是开展信息化扶贫。推动广元、绵阳等15个市州的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推动全省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加快信息技术在农村电商、养老医疗、安全监控等领域应用。三是支持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加快发展。落实中央和省上出台的支持藏区、彝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矿产资源、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等特色优势产业。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12-29)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宁夏制造业重点发展八大优势产业
下一篇:河北经济结构调整加速 工业不再“一钢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