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实现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强国的华丽变身 —— 文章正文2015-11-06
工业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诸强国无一不是工业大国。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国战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路线: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0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
“十二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取得重要发展。无论从“量”还是“质”来衡量,中国已经毋庸置疑的成为体型庞大的世界级“制造业巨人”,业已具备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在“量的积累”方面突飞猛进:2013年,中国工业产值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在“质的提高”范畴,我国在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
然而,由于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下游、高科技产品核心技术大多受制于人,中国工业仍存在诸多不足。此外,由“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引起的制造业劳动成本大幅降低和所谓“就地设计、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及“大规模定制”等制造业新模式以及制造业“回流”美欧日等西方国家,有可能削弱中国的竞争力,使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严重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