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机器人产业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 —— 文章正文2015-11-0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9日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到2025年,先进机器人在制造业、医疗、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可创造4万亿~4.5万亿美元的产值。
一、机器人来了
2014年6月13日在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全球10亿观众看到了神奇的一幕,一名截瘫的巴西青年为世界杯开幕战开球。他的行动能力来自于多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系统可以根据大脑信号实现站立和行走。
2007年,比尔·盖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撰文,预言在不久的未来机器人将走进千家万户,重复20世纪70年代以来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并再一次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今天,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机器人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诸多领域。
二、各国竞相发展机器人产业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水平是衡量高端制造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与移动互联网之间创新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发达国家纷纷作出战略部署,抢占机器人产业制高点。
美国于2009年制定了重振制造业框架,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中,明确要求通过发展机器人重振美国制造业,并凭借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开发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日本制定了机器人技术长期发展战略,将其作为七大重点扶持产业之一。2013年,日本建立了机器人特区,投资10亿日元推动看护机器人、救灾机器人的应用。韩国制定了“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2011年提出《服务机器人发展战略》,2012年10月发布了《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将焦点放在扩大韩国机器人产业上,并支持本国机器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欧盟提出了2002—2022年欧盟机器人研究与应用路线图,作为欧盟机器人发展的战略指导。同时还启动了全球最大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火花”计划,该计划由欧盟委员会与欧洲机器人协会合作完成。德国政府在“高技术战略2020”中提出了“工业4.0”战略,并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包括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世界主要机器人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也加紧布局,抢占市场的制高点。谷歌在2013年收购了8家机器人公司,2014年又收购了有关人工智能方面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