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矿产”产业将向自我循环方向转化 —— 文章正文2015-12-04
近年来,中国采取“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腾飞过程中资源供给短缺瓶颈,但此举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善中国资源、尤其是金属资源供给的经济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国民消费持续升级,城镇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这些城镇固体废弃物蕴含着丰富的金属、非金属可回收资源,被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矿产”。
“城市矿产”不仅能够变废为宝,还是缓解资源瓶颈约束、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更被视之为未来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当前中国城市矿产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但在发展过程中却也出现了回收体系不完善、关键技术缺失、产品附加值低、甚至于行业需依靠政府补贴推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国家金属资源安全视角的城市矿产开发利用》首席专家、中南大学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教授王昶指出,这是由于对城市矿产产业本质、发展模式及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知而未能采取恰当应对措施所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中国在科学研究领域支持基础、跨学科研究的主渠道,设有23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与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已形成包括重大项目、年度项目、特别委托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六大类别的立项资助体系。
王昶以“如何科学认识城市矿产开发利用与国家金属资源安全的关系”、“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提高国家金属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两大基本问题为切入点,研究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机理,研判其开发前景及其对国家金属资源安全的影响趋势。
“更重要的是比较和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典型案例,检讨和反思现行政策,优化中国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的模式、总体战略和政策体系。”
王昶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是现阶段中国人文社科领域中国家最高类别的政府基金资助项目,这项研究对中国金属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产业本质特征
经过工业革命以来300多年的开采和利用,全球80%可工业化利用的矿产资源已经从地下转移到地上,以垃圾的形式堆积在人类周围,总量已达数千亿吨,并仍以每年百亿吨以上的速度增长。
在中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消费的持续升级,废钢、废有色金属、废弃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和机电设备等各种废弃物每年以10%的平均速度增长,年产生量超过40亿吨,城市矿产资源可谓极大丰富。
城市矿产产业通过对传统意义上的“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利用,不仅能够节约资源,更能破解中国目前严重的“垃圾围城”危机,创造环境价值。
到2020年,仅铜、铁、铝和铅再生即可实现源头节能1.35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5万吨,相当于对中国二氧化硫减排目标贡献13.4%。
就此王昶指出,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城市矿产产业所具备的双重属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前者指其通过处理城市废弃物,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环境治理上的公共服务,并由此带来生态价值;后者即其作为资源所具有的特征,同时也是城市矿产最基本的属性。
“中国金属资源的基本条件,决定了国内资源的自我保障能力较差,加之未来10~15年将是中国矿产资源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使得中国重要矿产的总量保障明显不足。”
王昶说:“不仅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所导致的大宗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同时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不匹配问题也将会更加突出。”
中南大学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中国金属资源安全报告》表明,中国铁矿石、铜、铝等重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都超过了50%的安全警戒线;而对海外资源的过度依赖,已导致中国金属矿产品国际贸易长期陷入“一买就涨,一卖就跌”的困境。
就此王昶强调,城市矿产蕴含着丰富的可回收资源,其中金属是主要有价物,与自然矿山相比是高品位的城市富矿,如中国金矿品位一般为3~6克/吨,经选矿得到的金精矿也仅70克/吨,而废弃电脑主板金含量达250克/吨。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12-04)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2015年上半年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5%
下一篇:兖矿集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