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服务”遇上“互联网+ —— 文章正文2015-12-04
作为武钢集团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重点推进单位,武钢资源集团首创的“互联网+服务”模式,得到各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实践,实现了从“服务去哪儿了”到“服务无处不在”的转变,赢得了职工群众的普遍赞誉。
随着网络的普及,武钢资源集团积极探索“服务”与“互联网+”相融合,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着力构建“标准化、流程化、模块化”的特色服务工作体系,推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成果固化与延伸,实现服务更优化、更高效、更长效。
“‘三评’网络实现“阳光激励”
“今年我们采用‘互联网+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方式进行党内民主评价,真正让党员职工动起来,实现了车间全覆盖。”金山店铁矿井下车间党总支书记肖飞说到今年的“三评”工作创新,有着很深的体会。
该矿针对民主评议过程中一线党员倒班多难以集中和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实际,自主设计了网络“三评”程序。该矿设计的网络评议共有3种方式,职工可根据系统录入党员、群众、党务工作者不同身份,进入评价系统,系统会自动显示其所属评价区域的党员及党组织的相关信息。职工可按照系统给出的评价选项,进行“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的评议活动。
评议结果可随时查看,一方面,让职工清楚地看到每个党员的服务成效,赋予职工知情、监督权利,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让党员在“脸红心跳”中自觉增强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实现“阳光激励”。
“我们开发的这个网络软件,既拓宽了‘三评’渠道,使服务落地;又使职工容易接受,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党员画像也更加准确,数据更真实。”金山店铁矿党委书记龙树平说道。
微信群:永不停机的安全雷达
“车间党总支通过‘服务+安全、互联网+党建’等创新举措,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为安全生产管理与和谐稳定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作用。”说起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给车间带来的变化,程潮铁矿采矿车间主任陈红涛介绍。
去年,程潮铁矿采矿车间组织400多名党员戴上党徽,亮出身份,开展“党员365安全卫士”活动。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安全打假、补漏、修复、清理、加速的作用,积极参与安全管控,几百处现场隐患被当场消除。
今年以来,采矿车间党总支对“党员365安全卫士”活动进行了延伸和拓展,相继开通了“平安采矿”等16个微信群,300多名党员加入群中,以“沟通零距离、服务看得见”的“互联网+”模式开展隐患“随手拍”查改工作,一天查找的隐患数量相当于过去一个月的总和。
微信群犹如一个永不停机的安全雷达,全时段、全方位地扫描现场隐患,实时发布生产信息,遇有紧急任务,各部门可快速联动,车间领导可在线指挥。
微信群发挥的作用也不仅限于安全,还有隐患通报的,有整改反馈的,有提合理化建议的,有温馨提示和发布生产动态的,成为隐患查改和协调各方面工作的“新闻联播”。
“我也想成为‘微电影’的主角”
彭智明是金山店铁矿井下车间东区工段的一名出矿工,问起他对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的认识时,他满脸笑容地说:“看到车间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以及给身边同事、工友带来的服务和帮助,再体会现场各种变化,感觉自己不加入党组织,快out了。上个月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彭智明还说,他很喜欢上网,并经常关注“武钢资源”微信公众号,像鄂州球团厂知心姐姐主演的微电影《爱的温度》、以“最美武钢人”王永胜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特别勋章》、以大冶铁矿师徒四代劳模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淘金》等,他都观看了多次。“他们作为普通党员能做到这些,对我的触动很大。我现在虽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一定要像他们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好服务,力争下次也能成为‘微电影’的主角。”
“‘互联网+三评’、‘典型宣传+形势任务教育’,一系列的‘+’,给干部职工思想带来变化的同时,也给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思路。这种创新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而是真正变无形网络为有形指挥棒,引导党员服务向日常化、常态化转变,让服务成为党员的自觉行为。”武钢资源集团党委书记彭玮珂对“互联网+党建”有着更深的思考。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12-04)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对山西煤企转型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中国煤控项目在京发布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