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创新路 —— 文章正文2015-12-04
在经历了十年的甜蜜期后,煤炭企业已经在痛苦中守望两年,但仍不见恢复的迹象。
2014年,对于山西任何一家煤炭企业来说,都是备受煎熬的一年。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山西省为提振煤炭经济,不断出台措施,为煤炭企业减负。山西煤炭今后如何发展,1月25日,山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革命兴煤”之路,到2017年基本实现煤炭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煤炭大省的困惑
山西煤矿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富,素有“煤海”、“煤都”之称。目前,山西省探明保有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近1/5,特别是优质稀缺煤种,比如焦煤占全国的近1/2。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在占全国1/60的国土面积上生产煤炭153亿吨,占全国的1/4,净调出104亿吨,占全国的3/4,焦炭产量和外调量分别占全国40%和60%。
然而,在撑起中国能源大厦的同时,煤炭也给山西带来了困顿与困惑。长期以来,山西产业结构“一煤独大”。2013年以来,煤价大幅下跌使山西省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尤其是经济效益呈现出“断崖式”下滑。山西省五大煤炭集团吨煤综合售价从2011年5月的656.1元,一路下滑到今年10月的323.44元。全省吨煤平均利润2013年为45.16元,2014年1月~9月仅为2.57元,有人这样抱怨“卖一吨煤的利润不够买两瓶矿泉水”。
同时,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粗放式的煤炭开采,特别是开采后修复治理不到位,使原本在全国就生态脆弱区的山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采煤使地下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锐减。据了解,山西是我国北方岩溶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共有11万平方千米),历史上称为“千泉之省”,该省流量较大的岩溶大泉有19处,是省内主要河流的源泉。但是现已经有3处完全断流、2处基本断流、12处流量严重衰减,上万个小泉、小水已经不复存在。根据中科院2014年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山西可持续发展总能力在全国排第24位,环境支持系统第27位,生存支持系统第29位,山西是我国环境问题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更令人担忧的是,采煤已使山西省的地质环境不堪重负,引发民生问题。因为煤炭开采以及利益分配不当等而产生的民生问题,积重难返,影响的不仅是生活问题,而且是生存问题。据山西省政府2006年年底的统计,山西省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区目前已达5000多平方千米,导致土地大面积塌陷。在采矿权主体灭失地,有676个村庄受到地面塌陷、滑坡、浅层地下水疏干等地质灾害威胁。
另外,山西今年出现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主要发生在煤炭及相关领域,突出表现为易发、多发、高发。由于没有履行主体责任,没有从严治党,不少干部深陷其中,倒在煤上,而且量大、面广。
提振煤炭经济
面对山西的实际情况,历届山西省委、省政府对煤炭都高度重视,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措施,在诸多方面都卓有成效,特别是先后三次大规模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彻底改变了该省煤矿多、小、散、低的格局,矿井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有水快流”时最多上万座压减到1053座,30万吨以下矿井全部淘汰,平均单井规模提升到120万吨以上,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山西的煤炭工业从此进入了大矿时代,2012年至2014年11月底,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091、0.077、0.037,保持在0.1以下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面对山西煤炭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按照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要求,近两年来,山西省政府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为煤炭企业松绑减负,提振煤炭经济。2013年7月26日山西省政府公布了20条应对措施,以促进煤炭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措施包括为企业减负、促进煤炭销售、推进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等。
为减轻企业负担,从8月1日至12月31日,山西将暂停收取部分提取资金、减收交易服务费。相关部门将依法依规清理涉煤收费,取缔乱收费、乱摊派,进一步规范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山西继续推进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鼓励煤炭企业与电力、冶金、焦化等重点用户签订长期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另外,山西将加强市场质量监管,严格限制高硫、高灰、低发热量煤炭进入市场。山西还将加快推进现代煤炭清洁高效、就地转化项目,加快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014年7月1日以来,山西开展煤炭清费立税,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涉煤收费项目,一律进行清理,合理的予以保留,不合理的予以取消;凡未经省政府及以上批准的涉煤收费项目,一律取缔。12月1日起,山西运行30多年的煤检站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撤销煤检站是山西推进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一记重拳,加上清费利税等减负政策,这套“组合拳”将至少为山西煤企减负170亿元。如果说,2008年山西省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修复了煤炭生产领域的“硬伤”,去掉了肌体上的“疮疤”;那么,2014年,山西省的“煤炭管理革命”,则是在销售领域给煤炭行业清理出了适合奔跑的“快速路”。山西省省长李小鹏曾在第二届世界晋商大会上表示,通过启动煤炭公路运销体制改革,预计可为企业减负130多亿元。
山西煤炭趟新路
“现在卖1吨炼焦煤,顶多有10元至20元利润,只卖焦炭还会亏损,但如果按照煤—焦—焦炉煤气—甲醇这个链条来延伸生产,1吨煤最终产生的利润可达200元左右。”山西孝义鹏飞集团负责人说,鹏飞集团突出产业链延伸和新技术引领,由“以焦为主”向“焦化并举、上下联产”转变,在焦化产业“寒冬”中保持了效益稳定势头。
大同煤矿集团建成的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对年产2500万吨的原煤全面洗选,并让每一种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通过10余个首尾相连的项目,形成了煤—电、煤—建材、煤—化工等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园区产品的循环利用。该集团广发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龙介绍说,从煤到气化再到合成甲醇,流程虽不复杂,但链条一拉长,效益即翻番。年生产60万吨的甲醇可就地消耗130万吨煤炭,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
“在煤炭市场低迷的现状下,只有主动转型与升级,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许多煤炭行业内的人士将2014年定为煤炭企业主动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元年”。但事实上,由于大多数煤炭企业并没有主动去转,在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持续低迷,逐渐倒闭或被整合。
在过去的2014年,我国的煤炭行业一直在“寒冬”中煎熬着。对所有正在经历行业危机的煤炭企业来说,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山西煤炭下一步如何发展?
11月12日至19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大同、朔州、忻州三市充分调研考察后召开了座谈会,他指出,山西煤炭产业要着力做好六个转型,即着力推动煤炭产业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着力推动煤炭产业向“清洁低碳型”转变,着力推动煤炭产业向“集约高效型”转变,着力推动煤炭产业向“延伸循环型”转变,着力推动煤炭产业向“生态环保型”转变,着力推动煤炭产业向“安全保障型”转变。12月7日,在山西省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上,王儒林对201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山西经济发展,做出全局性、系统性的部署。对于很多人关注的山西经济转型、煤炭转型,王儒林提出,首先要加快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在煤炭产业“转型”、非煤产业发展两方面做文章。所谓煤炭产业“转型”,主要是指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非煤产业则是旅游产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
12月23日上午,山西省长李小鹏主持召开省政府第67次常务会,研究部署了2015年财政收支安排、能源改革发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工作。在能源问题上,会议认为,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能源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开源、节流、减排为重点,全力推动能源改革发展。要结合山西省实际,大力推动煤炭革命,加快建设综合能源基地,促进煤炭安全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巩固涉煤清费立税和煤焦公路运销体制改革成果,深化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煤矿项目审批和国有煤炭企业改革,推进煤炭产业“六型”转变。
1月25日,山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资源配置、项目审批、建设生产、生态治理、安全监管、销售体制、交易方式、企业改革、权力约束、法治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推进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到2017年基本实现煤炭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此次改革坚持市场取向、问题导向、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原则,到2017年要实现五大目标:一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三是企业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四是权力运行得到有效制约和严格监管,五是煤炭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意见》共分12部分36条,释放了六大政策信号:一是2020年前,山西省原则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资源;二是2020年前,除“关小上大、减量置换”外,不再审批建设新的煤矿项目(含露天矿);三是严格执行控制煤炭产能增长的产业调整政策;四是停止审批年产500万吨以下井工改露天开采项目;五是全面推进煤炭资源一级市场招拍挂;六是2017年前基本解决现有采煤沉陷区受灾群众的安居问题。
《意见》部署了八大改革任务:一是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强化矿业权二级市场的交易、监管和利益调节,推行共伴生矿业权一体配置。二是深化行政审批管理改革。精简审批事项,公布权力清单,优化审批流程,推进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相分离。三是深化煤炭领域事业单位改革。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剥离相关行政性职能,实行分类转制。四是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机制改革。政府建立生态恢复、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主要解决资源开发主体灭失或急迫性灾害治理以及跨区域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五是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制度改革。大型煤炭集团要精简安全生产管理层级,强化管理层对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六是进一步推进煤焦公路运销管理体制改革。在取消所有运销票据和稽查站点后,要在2015年底前建成新的煤炭监管信息平台。七是深化煤炭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和煤电一体化改革,建立收费清单和标准公示制度。八是加强权力监管制度改革。切断各种形式的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渠道。
推进山西煤炭产业“六型”转变,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是一场转型升级的革命,而且将对我国煤炭企业走出目前困境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12-04)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杨绍清代表: 重视煤与非煤两大产业
下一篇:能源金三角"借煤转型"待考 多个区域重视煤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