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中国 English,United StatesEnglish UKUK FranceFrance DeutschlandDeutschland

"十二五"期间泰州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 —— 文章正文2015-12-21

      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十二五”期间泰州的发展特色与路径,那就是转型升级。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利用经济周期波动规律和市场“倒逼”机制,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引导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我市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成效已逐步显现。

  从“一城一区一园一带一块”产业空间布局的全面展开,到20多个特色产业园区的错位发展;从“1+3+N”产业体系的逐步形成,到现代产业名城的加快建设;从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到“三大主题工作”深入人心,泰州已经实现了发展导向、发展定位、发展路径的阶段性转变,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致力发展大健康产业

  新兴产业在工业中比重不断提高

  进入“十二五”,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可谓任重道远。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用国际化视野审时度势地谋划泰州发展,创造性地提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致力于发展大健康产业。

  2014年,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六大产业中,除节能环保产业外,产值全部突破500亿元;新兴产业企业合计实现产值3901.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超过四成。

  在新兴产业中,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是泰州在国内同行业中影响力较大的产业之一,产销规模连续多年“领跑”全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市委书记蓝绍敏就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作精彩发言,建议将泰州列为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

  目前,集“医、药、养、游”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在泰州初具雏形。260多家诊断试剂和高端医疗器械企业落户医药高新区,今年以来,园区新申报产品100多个,约占全省的六分之一。2014年以来,已有6个国家一类新药获得临床批件,在研和申报的一类新药有60多个,今年将有一批一类新药投产。同时,以溱湖健康养老产业园为重点的姜堰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列入省2015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

  此外,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我市海工装备、游艇、国产大飞机及先进轨道交通配套装备等方面独树一帜;在电子信息上,突破并掌握了高频陶瓷基电路板制备、数控机床精度(维度)控制、电化学分析仪智能便携在线控制等关键技术;在新能源产业上,光伏、风电、储能电池、智能电网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兴产业优化结构的作用初步显现。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在工业中比重不断提高,实现产值、利税总额比重分别由2011年的33.81%、29.91%提高到2014年的40.2%、40.27%,工业结构正在不断调轻调高调优。在利用外资上,2014年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21亿美元,占比由2010年的8.9%提高到2014年的23.54%,已成为吸引外资的生力军,为全市经济国际化提供了后续动力。

  服务业发展量质齐升

  带动经济结构调高调轻调优调强

  “走啊,请你上万达吃饭、看电影。”这已成为泰州市民追求时尚、享受生活的日常用语。

  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了金鹰、万达广场、茂业天地等重大服务业项目,中心城市商贸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这仅仅是泰州加速发展服务业的一个缩影。

  我市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三产比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随着我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这种现象正逐步改观,三次产业比重日趋优化。

  “三次产业比重更趋优化主要得益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这块过去的‘短板’正逐渐拉长、变粗。”市发改委副主任孙正龙说。

  “十二五”期间,我市始终将发展服务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服务业投资建设力度,以服务业重点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实施支撑产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4年,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983.4亿元,较2010年增加了427.4亿元,年均增长15.3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7%,比2010年提高了8.55个百分点。今年前10个月,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749.19亿元,相当于“十二五”初期一年的总量。

  此外,我市大力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集约发展模式初步形成。目前,全市建成泰州医药城科技创业服务业集聚区、江苏三江现代物流集聚区、城北现代物流集聚区等9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22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其中,三江现代物流中心集聚企业383家,港口吞吐量达2000万吨,基本形成了木材、金属材料、粮油、石化、农资五大特色物流基地。

  数据显示,“十二五”前四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122.02亿元,增长10.5%,增幅居沿江八市前列。

  更为重要的是,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2014年为例,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54.46%。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完成税收收入154.89亿元,同比增长12.0%,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收入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6.7%,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推动“泰州制造”向“泰州创造”转变

  作为传统的工业强市,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市工业的主体。可以说没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没有工业的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大幕徐徐拉开,一个个生动的转型升级场景正用蒙太奇手法一一呈现。

  基于传统产业规模偏小、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缺乏等现状,2012年底,我市出台了《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着力推进装备制造、化工、金属材料及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五大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努力实现传统产业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同步提升,加快“泰州制造”向“泰州创造”跃升,从而全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3年来,五大传统产业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坚持高技术化、信息化、服务化、集聚化、绿色化方向,传统产业正加速实现技术市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向高端装备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以船舶产业为例,我市已具备规模化、系列化建造散货船、油轮和集装箱船等三大主流船型的能力,超大型油轮(VLCC)、万标箱集装箱船等一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今年前8个月,全市造船完工量386.5万载重吨,同比劲增114.27%,远远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新接订单143万载重吨,占全省的38.7%、全国的9.5%。截至8月底,手持单2477.2万载重吨,占全省的41.2%、全国18.32%。我市还重点发展1000至3000米工作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多功能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钻井船、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和海洋工程辅助船、10万立方米以上液化天然气船、1万标箱以上集装箱船及大型化学品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和先进船舶。此外,我市以减速机、内燃机、压缩机为主要产品的小型动力机械,处于国际或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电机产品形成产品群,洗衣机用电机、空调用电机的产量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以上;特种加工机床、快走丝线切割机床市场占有率均超过60%。

  我的“十二五”

  讲述人:吴文汉,54岁,兴化市昌荣镇盐北村党支部副书记

  规模化种田 效益越来越好

  当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我的心声,也孕育了我的理想。今天,这一理想已付诸实现。我耕种着千亩农田,年收入几十万元。这都是因为这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使用上了大型农机作业的结果。

  我今年54岁。上世纪80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养过蛋鸡,搞过小碾米厂。后来,我当了村团支书、农技员、村主任,现在我又成了合并村盐北村副支书、兼万昌责任区负责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村里不少人外出务工,一些田地开始抛荒。我实在看不下去,就“捡拾”起来自己耕种,每亩地给户主一些稻谷作为租种费。几年下来,我和妻子种了40亩田。由于没有机耕桥、机耕道,收割、栽插都是人工,脱粒还得将稻麦把运到打谷场,辛苦得很。

  近年来,兴化市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实施,特别是田间道路贯通,大型机械可以直接下田了。我先购买了一台手扶式插秧机,在兴化农技部门指导下学会了育秧和机插秧技术,并在自己的40亩田里试验,获得成功。慢慢地,收割机也可以到田作业了。

  我便增加了种粮面积,把整个小组的23户、150多亩农田全流转过来。

  由于租金价格较高,村民们纷纷把田流转给我。2011年,我流转的田地面积增加到500亩。后来,又流转了周边合陈镇、昌荣镇部分村的成片农田,至今年秋已有1100亩,土地流转费也从每亩600元增加到1000元。

  为多产出,提高种植效益,在小麦上,我自建百亩丰产方,引种了“宁麦13号”,丰产方小麦单产达到1050斤,为苏中丰产方最高。我还引进水稻良种、试验并推广机插秧和农作物病虫害统纺统治技术,改变了过去产量不高的“水直播”模式,使水稻产量持续增长。前年以来,引进的“武运24”、“9108”等,单产突破1500斤。

  在规模种植中,我添置了中拖耕作机、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谷物干燥机等设备,还组建了稼友植保专业合作社、昌稼农机服务合作社,为周边农民提供农机作业及植保服务。

  今年,我种植的1100亩地,纯收入55万多元。随着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种植成本进一步降低,明天我的收益有望继续提高。来源:泰州日报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12-21)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福州明年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75% 每年提4%以上
下一篇:铜陵港口首届起重机械实际操作技能竞赛举行

京ICP备202409039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609号
® 注册商标 © 2001-2025 北京雨润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52号 邮编:100007 电话:010-84001165 / 84002508 / 84002286 传真:010-64063037
网址:www.bbjja.com 邮箱:yrhzq@163.com QQ :502360568 网站地图     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Valid CSS!

首页 远距离带式输送机 高安全可靠性节能带式输送机 各种“高效托辊” 腔式无接触密封技术 移山填海造田工程 矿山承包交钥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