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 文章正文2015-12-21
前三季度,全市商务系统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国际国内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实现‘五个走在前列’”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稳定增长态势。其中,开放型经济取得较好发展,尤其在利用外资和外经合作方面的成绩更是可圈可点。
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6.2亿美元,同比下降4.2%,其中出口额20.6亿美元,下降5.0%;进口额5.7亿美元,下降1.3%。呈现出对外贸易降幅收窄、利用外资略有增长、外经合作步伐加快三个方面的特点。
对外贸易降幅收窄。1—9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6.24亿美元,同比下降4.2%,完成目标任务的69.4%。全市进出口、出口、进口降幅分别比全省少19.1、15.9和26.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继续保持全省第二。全市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73家,累计备案企业874家,有实绩企业累计382家,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亚洲、欧洲和非洲。
利用外资略有增长。1-9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6890万美元,同比增长4.4%,完成目标任务的84.45%,位居全省第三位。新增外资项目6个,其中新批3个,增资3个,投资总额15219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073万美元,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行业主要涉及矿产、包装制品、仓储物流等领域。
外经合作步伐加快。1—9月,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2588.6万美元,同比增长10.5%。新批境外投资项目8个,投资总额8300万美元,主要投资在缅甸、莫桑比亚、俄罗斯、美国、德国、几内亚等国家,行业涉及矿山开采、房地产开发、仓储物流、地质勘探、贸易等领域。新批对外劳务合作公司1家。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增长乏力问题。一是全市机电产品整体不景气,受国际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1-9月机电产品出口8.11亿美元,下降16.3%,占出口比重39.4%,较第二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
二是一般贸易出口继续增长,加工贸易大幅下降。1-9月,全市一般贸易出口16.48万美元,增长1.2%,占出口比重的80.1%,比第二季度下降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4.08万美元,下降23.4%。三是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在引进高、尖、新项目上,特别是引进战略投资者项目上成效不明显。意向投资小项目多,大项目少,高科技项目更少。
抢抓机遇适应新常态
第四季度,市、县两级商务部门将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挑战,进一步振奋精神,在创新管理体制,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等方面再添措施,紧盯目标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放宽双向投资准入,实行负面清单,建立外资“备案+审批”、境外投资备案的管理模式。抓住国家推进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的有利条件,吸引外资进入金融、教育、卫生、医疗、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
认真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找准德阳“走出去”战略的切入点、发力点,依托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着力做大优势产业集群,拉伸产业链,化解过剩产能,大范围、深层次融入“一带一路”。
推动综保区申报筹建,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协调市级相关部门与国家海关总署等部委开展对接,推进综保区验收评审工作。发挥德阳海关、检验检疫机构作用,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和通关服务等平台建设,探索筹建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
创新对外合作方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的政府经济部门、知名商协会等经济协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向投资促进。支持宏华石油、龙蟒集团、大洋贸易等省级优势企业和中机一建等省级重点项目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将德阳优势富余产能向境外延伸。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发展模式,支持企业拓展海外投资、自主建设和管理。以行业商协会、产业聚集区、龙头企业为主体,结合德阳产业特色实际,采取参展与推介、考察与对接、国内与国外等多形式,分层次广泛开展“万企出国门”等国际市场拓展活动,重点组织好“西博会”、“投洽会”等重大活动。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12-21)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东莞“机器换人”试验:部分企业用工不减反增
下一篇:广西柳州市财政多举措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