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生产建设快步推进 加速构建千亿级产业集群 —— 文章正文2015-12-21
在整体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的建设却进行的如火如荼。凤凰青岛日前从董家口经济区获悉,今年以来,在“六抓六促”的工作部署下,董家口经济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生命线”、产业升级的“支撑点”,突出“蓝、高、新”,加快“转、调、创”,全力以赴抓项目促发展,各项工作逆势快速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同时经过近两年的奋力发展,初步构建起了青钢、海晶化工企业内部和产业间及经济区水的循环经济体系,为下一步经济区全面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探索出成功路径。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港区建设日新月异
招商引资方面,先后引进益凯橡胶新材料、GTM人造金红石、木材产业园等9个投资规模大、经济拉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大项目,完成协议投资额223.8亿元(含外资3.4亿美元)。重点在谈项目10个,协议投资额521亿元。截至目前,全区实际到位外资七千多万美元,到账内资70多亿元。
项目建设方面,深入开展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全力以赴抓项目促发展。在今年12个新签约项目中,有6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其中益凯橡胶新材料从签约到开工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投产项目1个,试投产项目1个;在建项目17个,1-9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60亿元。青钢、海晶化工、中法水务等项目土建、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全面进入调试或试生产阶段。同时积极盘活闲置土地促进项目建设。
园区承载力建设方面,采取政府资金引导、企业主体参与的模式,探索建立融资平台,推进园区开发。通过开展组合融资、ppp等融资方式,在前期融资4.8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年内再融资5亿元,并超前谋划明年50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项目,为经济区路网等31个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保障。目前,已建成220KV变电站1座,在建220KV变电站1座;已形成每天13万方的供水能力;在建高温热水管网89公里,蒸汽管网21公里,供汽量150吨/时,满足近期供热需求;中法污水处理厂和港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现有污水处理能力2.8万吨/日,经济区产业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港区方面,已建成泊位25个,投入运营泊位13个,设计年通过能力1.14亿吨,成为国内首个具备40万吨散货船直靠能力的码头,开启了中国港口干散货作业的“大船时代”。引进16家世界500强和知名企业入驻物流园区,投资总额达513亿元,已完成投资108亿元,施工面积885万平方米,已建成矿石和件杂货正式堆场共计约304万平方米,简易堆场40万平方米,建成油品罐区40万立方米、天然气罐区64万立方米。总投资18亿元的公共化工管廊具备使用条件。中心路、疏港路一期、纬十五路、罐区路等港区道路具备通车条件。
优化产业规划 构建布局新型产业体系
下一步,董家口经济区将统筹做好经济区“十三五”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规划,突出培植产业集群。围绕青钢、LNG、益凯橡胶新材料等一批百亿级、十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财政贡献大的项目,加快培育精品钢铁、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木材深加工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和500亿级产业园,进一步构建布局合理的新型产业体系。加快项目建设,力促新天地国际再制造产业园、GTM人造金红石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双星绿色轮胎部分项目等5个项目竣工,迅速形成产业项目投产达效的整体效应。
董家口经济区的快步发展得益于良好的服务保障水平。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董家口经济区落实实名制责任体系、建立属地安全监管工作规范、建立日常动态巡查机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突出加强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监管,对所有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实行闭环管理。并投资3000万元建设安全环保应急智能平台,提高应对各种安全、环保、应急事件的能力。同时全面摸排处置启动区区域内2010-2014年度批而未供土地,目前批回土地供地率达到80%,功能区排名第一;通过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和简化手续流程等,使行政审批效率提速50%以上。
据了解,未来董家口将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监管责任,健全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突出监管重点,确保安全生产。配合环保部门对辖区内工业企业开展环境隐患排查、迎检等工作,提高环保管理水平。来源:凤凰青岛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12-21)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乐陵着力打造五金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下一篇:从合肥制造到“合肥智造” 德国企业来肥共谋工业4.0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