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会参展单位创历届之最 绵阳将集中展示“两新”产业 —— 文章正文2015-12-21
离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正式开始还有3天。9月14日,科博会主展馆内一片忙碌,近百家参展企业相继进场布展。据悉,本届科博会参展单位达到历届之最,达到819家,参展项目更多,质量更高,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和投融资机构代表也越来越多。
日渐火爆的场景也为绵阳新一轮的“加速跑”提供了生动的注脚。借助这一机遇,绵阳将集中展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新”产业, 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作为中国科技城,在经济新常态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如何作为?绵阳市委、市政府把引进培育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力图通过打造“双引擎”,重塑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绵阳经济版图”。
【追赶】为科技城建设插上“双翅”
“第一名已经把我们甩了好多圈,第三名已经摸得着我们的衣袖。”这是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和市长刘超对绵阳在全省经济中的位次的共同感受。
症结在哪里?事实上,每一年绵阳的发展都亮点频出,特别是开展国家科技城建设以来,动力持续迸发,活力充分释放,成效尤其明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绵阳的增势尤其喜人——2014年,绵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达到30.8%,位列全省第一。
然而,在绵阳市几个主要的经济部门,看到更多的却是这样的反思:工业总量与成都、德阳、宜宾的差距不断拉大,项目投资支撑乏力,规上企业培育不足。
“绵阳虽然是四川第二大城市,但在工业方面是说不起硬话的,这是我们的‘短板’。”作为工业大市,绵阳坦承自己的产业不足。
而作为中国科技城,国家对绵阳寄予厚望:不仅肩负探索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径的任务,更要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这样的落差,让履新绵阳才三个月的彭宇行倍感责任和压力。“如果再不下大力气抓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我们还会更加落后。“彭宇行说。
立足绵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对接国家和省上战略部署,绵阳开始了新一轮“加速跑”。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明确把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等六大产业作为“两新”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要坚持突出主业,集聚资源,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规模化,夯实科技城的产业支撑。”绵阳市市长刘超说。
另一大“引擎”则源于风起云涌的新经济浪潮。在上一轮以电子信息为龙头的产业变革中,绵阳敏锐行动,抢占产业先机,并发展为西部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而当前,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已成燎原之势。巩固提升绵阳全省第二大电子商务集聚区地位,打造中国西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发展高地。绵阳再次“亮剑”。
按照规划,绵阳将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实施“全企入网”,推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与“两新”产业融合发展,向农业、旅游、教育、文化等多领域拓展。目前,绵阳多个电商产业园建设正在加速进行,同时成立总金额达5亿元的专项资金,为电商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
【攻坚】两个“一号工程”年年要有新突破
8月19日,总投资127.3亿元的2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批产业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等领域,扮演着产业“新鲜血液”的角色,也拉开了绵阳两个“一号工程”建设的大幕。
在启动之初,绵阳就面临一个问题: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朝阳产业”,在各地都颇受青睐。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绵阳两个“一号工程”要如何突破,才不至于沦为空谈?对此,绵阳的答案是:科学规划,集中攻坚,全市上下迅速行动,以超常举措、过硬办法开创新局面。
绵阳市商务局局长潘大钦最近忙得不可开交。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是一个全新领域,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照套,要抢跑,规划引领尤为重要。“在编制全市发展规划时,除了要做好顶层设计之外,特别要统筹考虑全市各区域的功能定位,要各有侧重,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各自为战、无序竞争。”潘大钦说。因此,涪城区定位于生鲜食品O2O,围绕这一点进行配套发展,而三台县则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为主要突破口。
为将规划落实,绵阳展示了执行到底的决心:由绵阳市主要领导担任相关领导小组负责人,并先后召开了专题大会,明确各级一把手要亲自抓“一号工程”,同时将相关内容列入考核范围。同时,作为建设两个“一号工程”的样板区,绵阳将科技城集中发展区视为重中之重。2015年绵阳以“项目落地”作为集中发展区建设的主题,全面启动66个总投资达654亿元的项目,其中年内计划完成近160亿元投资。为确保项目推进顺利,绵阳市领导分别领取任务,进行专项督导,预计年内将形成产城一体的新格局。
加快抢跑,还必须要拿出超常举措。9月17日,绵阳将迎来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借助这一机遇,绵阳将集中展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新”产业, 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而10月绵阳还将承办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大会,并积极争取成为其永久会址,进而打造为绵阳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平台,形成两大会展支撑两个“一号工程”的突破发展局面。
【破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
最大的利好则来自内动力的释放。
时至今日,绵阳赛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昆明仍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从最初仅有几张办公桌的“幼雏”,到拥有1000平方米生产车间、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的“雄鹰”,中间只用了一年半时间。“启动时我们只有永磁电机驱动及控制系统技术,而现在我们已在研制生产纯电动汽车,这多亏了绵阳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刘昆明说。
绵阳是国内高科技人才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两院”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7万,技术实力雄厚。要如何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将实验室里的技术“变为”产业?绵阳借科技城建设的东风,搭建了一套集创业指导、平台建设、金融服务、项目遴选与孵化、技术支撑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力图实现“全程服务”:带着科技成果进去,出来的就是一个成熟的企业。
科技成果转化,最关键的是资金问题。为此,绵阳推进“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推出“勿等贷”等10多种科技金融产品,设立总额3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担保资金和20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池。受风气带动,民间资本也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成立“绵阳市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近三年来,先后引进了盈创动力等50多家风投机构,为近70家科技企业引进风险资本16亿余元。
2013年绵阳市星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陷入资金短缺,而此时距离成果转化、拿出产品只差一步之遥。正当公司总经理黄彦鑫一筹莫展之际,适逢绵阳组织了一场科技金融对接活动,借此绵阳星宇获得了一笔1000万元的联合投资,得以顺利闯过难关。2014年5月,绵阳星宇正式发布声波定向扬声器,“这个细分市场总量将超过30亿元,我们已成为先行者。”黄彦鑫说。
绵阳星宇不是唯一的受益者。数据显示,绵阳近三年累计实施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1项,投入专项资金约2.5亿元。项目实施以来,已带动企业投入24.19亿元,实现产值253.93亿元,
凭借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绵阳的“磁石效应”越来越强:2014年,绵阳共接纳高校毕业生13577人,其中硕士985人、博士304人;同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绵阳一口气征集到成果项目1365项,技术交易及投融资合作签约金额达62.35亿元。
如今,绵阳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温床”,为科技城创新驱动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来源: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12-21)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大庆研制出全省首台玉米秸秆熟化机械
下一篇:青岛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 计划五年产值过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