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如何拥抱“泉州制造2025” 四大战略任务解读 —— 文章正文2015-12-21
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城市,泉州日前召开市政府常务会,正式通过“泉州制造2025”方案。方案提出,2025年,泉州将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品牌之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之城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典范,并跻身中国制造业综合水平10强城市之列,工业总产值达到2.5万亿元。一场关于泉州制造业的历史性变革蓄势待发。
那么,作为泉州制造业的重要板块之一,南安又能在这个10年规划中做些什么?根据规划,“泉州制造2025”将实施四大重点战略任务:提升九大产业集群、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采取三大攻坚行动、大力推行绿色制造。今日,本报就南安在这4大战略任务中的角色定位为读者作出解读。
三大产业对接“泉州制造2025”
纺织服装、制鞋、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筑材料、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纸业印刷、工艺制品九大产业是泉州的优势主导产业。根据规划方案,这九大产业的年总产值都将在10年内均超过1000亿元。其中,机械装备、石材、水暖三大产业都与南安息息相关。
自动化、智能化是南安制造业往高端制造迈进的关键。
以石材为代表的建材行业一直是南安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南安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着税源外流和增量下滑的双重风险。如何改变这个局面,南安石企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培育龙头企业,向延伸高端产业链要增量。
2012年底,南安出台《促进石材业“二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举措,鼓励南安石材企业向高端石材制造加工业进军,石材业的新变革序幕由此拉开。英良集团的“五号仓库”、康利集团的“创意装饰石尚秀”……近百家石企先后发力低碳、高端石材领域,引领南安石材业升级。
南安机械装备产业在转型升级浪潮中也是独领风骚。在培植龙头企业,培育“科技小巨人”上,机械装备产业以其独有的技术亮点,成为南安最具发展后劲的产业。凭借精准的行业定位、雄厚的民间资本和强势的供销队伍,南安制造企业在短短20年间迅速成长壮大。近10年来,南安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又结出硕果,迈出了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水暖卫浴业形成一定冲击,市场需求大幅度下降,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在此情况下,南安水暖卫浴产业不失时机地进行结构调整,装备升级、新产品研发、渠道建设等应对措施频出。
自2013年以来,南安水暖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0%以上,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标杆企业通过ISO9001等多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多数产品通过节水认证、环境标志认证;7个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家企业荣登第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日前,南安更是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水暖卫浴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称号。
显而易见的是,以石材、水暖、机械装备三大马车为主的南安产业集群,如今已做好准备,为“泉州制造2025”的远景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创新让“南安制造”走向高端
创新将成为泉州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泉州制造2025”方案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九大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方案提出,要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展研发,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研制出一批标志性重大产品。力争到2025年,推出100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市场需求潜力大的重大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在南安,有关部门也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除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建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级项目研发,努力争取国家级科研或军工项目落地南安。
在机械装备领域,就能看到南企创新的身影。福建达宇重型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全自动精密型数控轧辊磨床,磨床的精度达到了0.002毫米,不仅是国内最高水平的机床品种之一,而且打破了国外高端轧辊磨床领域的技术与专利垄断。
双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一人多高的绿色钢轮,没有焊接,一次成型。在工程车钢轮生产领域,全球只有五六家制造商,而双塔是国内仅有的一家。现在双塔每个月都有15到20个货柜的钢轮运往北美市场。
由于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明佳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橡胶炼制加工方面,拥有绝对的“发言权”,称雄汽车橡胶制品行业。手中“王牌”ACR减震系列,让明佳机械成为日本五十铃公司等知名车企的A级供应商。
在水暖行业,南企也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申鹭达研发并生产的数控恒温水龙头、智能马桶等多项产品一经上市便引发市场轰动。其数控恒温淋浴产品在同等条件下,每次使用可比普通淋浴龙头节水6L左右。
九牧子公司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主导电脑马桶盖研究开发,系统研究厨卫智能化,目前已生产出全球体积“最小”的智能马桶。此外,九牧的智能一体机、分体机也投放市场,获得好评。
新品层出不穷的背后,和南安有关部门与企业的精耕细作不无相关。这些企业纷纷与高校、研究院所合作,推进公共研发和检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一系列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纷纷落户南安。
“智能制造+服务制造”已迈开步伐
到2020年,力争泉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泉州迈入中国制造业强市行列。这个目标,将依托《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配套中出台的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工作为主攻方向。在这些行业风向的探索上,南企早早作出了尝试。
传统产业升级对数字化智能装备有迫切需求,泉州的“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为发展智能制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套编程可以让一只机器臂膀擎着一只水暖配件,在磨砂上不知疲倦地变化位置工作,短短几分钟内,完成一次抛光。在辉煌水暖集团车间内,一台负责抛光的机器人让人见识到了南安水暖产业的智能化速度。
在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道路上,南企不仅仅是尝试者,更是“探路者”。近两年来,随着人力成本不断攀升,机器自动化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被南企挖掘,先后有瑜鼎机械、闽机科技、运元机械等企业瞄准智能自动化市场,纷纷研发机器人项目。未来,机器人将不局限应用于水暖产业,也可应用于机加工、做产品、做模具。
技术创新的同时,南企在行业创新的脚步上也不落人后。通过大力推行定制化生产模式、加快商业模式转型,南安制造业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制造模式,往系统集成商转变,实现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
根据客户需求打造出来的CVT320立式车床,在去年台交会上一经亮相,便成为国内机床产业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该设备开发商成功机床是南安机床领域的领头羊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周泗进表示,量身定制是服务型制造的精髓,目前是行业大势所趋。近几年来,南安机械装备产业已经从传统的粗加工往服务供应商角色转变,而这个转变,也在水暖、石材等领域蔓延。
“绿色制造”打造经济新增长极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制造业不能绕开的话题。因此,绿色制造成为“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中最牵动人心的一项。要达到2025年泉州制造业全面实现清洁生产,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目标,绿色制造是破解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南安石材、水暖、机械装备产业各司其职,纷纷化身绿色制造“先锋”。
为解决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环保问题,南安在优化、提升石材产业过程中,积极实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战略,努力探索碎石、石粉综合利用衍生石材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市共有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135家,生产的产品包括人造岗石、石材马赛克、加气混凝土、蒸压砖、石材工艺品等,石粉综合利用率65%,碎石利用率90%以上。
除了在石粉的回收利用上花样翻新之外,石材加工机械全国十强企业巨轮机械研发出的“板底切平机”,让石材企业充分利用荒料板底,提高石材资源的利用率,带来更多经济效益。此外,研发出移动式建筑垃圾生产线的群峰机械公司,将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等废材料作为原料,通过破碎、筛分、成型,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广受国内各大建筑商好评。
在水暖行业,绿色环保是企业产品研发不变的主题。去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水龙头国标”GB18145-2014《陶瓷密封片水嘴标准》正式施行。借此契机,水暖行业也迎来一次转型升级的机遇。去年九牧出重磅武器——金硅健康饮用水龙头,硅加铜,黄金配比,在源头降低铅含量,确保出水健康。
此外,包括利达五金、天力卫浴、麦特斯卫浴、龙尔洁具、中宇、安科卫浴、上水明珠等企业也都致力于推广无铅龙头,为南安水暖卫浴产业的发展增添一份“绿色”。来源: 南安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