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力推生态建设 三年拒批61个高耗能拟建项目 —— 文章正文2015-12-21
直面新常态,要有新作为。致力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的章丘,紧紧抓住转型升级工作主线,在今年开展“工业转型发展攻坚年”和“项目建设效益年”活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力提升发展质量。
“绿水青山才是我们需要的金山银山”,秉承这一理念,章丘突出创新驱动,打造工业经济的绿色“升级版”,抓牢生态文明建设,以期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聚力创新驱动 为升级增后劲
在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轻芯钢生产车间内,工人正紧张有序的作业。“当前正忙着生产各地轨道列车企业定制的风道异型件,这个长近1.5米、宽19厘米的部件总重量仅300克,相当于传统玻璃钢、铝板等材料的五分之一,并有高强、阻燃特质。”车间主任王庆冀介绍,这种新型材料是该集团历时两年多研发而来,此前全球只有德国一家企业能生产。
按“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引才借智、联合共创”的思路,章丘积极在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创新上取得新进展,推动工业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推动转变。像轻型钢产业一样,章丘将工业转型目光聚焦新型高科技产业,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70个,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快集聚新型主导产业。
依托核心技术,章丘将建设高端装备研发中试基地,培育高端制造业;发挥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品牌优势,打造复合型营养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圣泉等新材料研发生产,打造全国重要的玄武岩纤维研发制造中心、石墨烯生产基地,发展新型材料产业。
围绕增创发展新优势,章丘加快龙泉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实施“百企千人”领军人才开发、百脉英才创业促进等计划,助力经济转型、科技创新,确保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4%以上。
聚焦三产发展 为转型添活力
春风拂面杨柳绿,走在绣源河风景区,一步一景花团锦簇,正在建设中的爱情主题喜来乐旅游综合体,为其增添了几分浪漫气息,引得游人驻足流连。
该市融合泉水、人文、生态三大板块,整合百脉泉、绣江河、绣源河等特色水系景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使得文化旅游成为该市发展服务业的新的产业增长极。
如此,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是章丘转型升级的亮点举措,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该市将突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整合运输、仓储、信息等要素,对接省会优势产业资源,科学规划专业物流园区,推动现代物流业更快发展;以蓝海领航、银江智谷等为龙头,加快电商产业园和智谷创业园建设,打造全省电子商务中心和智慧城市产业示范园;多元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唐人中心、闽台中天、红星美凯龙等项目建设,培育核心商圈,优化提升商贸服务业层次;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做大乡村记忆游,加快龙山文化遗址公园一期、文博中心建设、绣源河旅游综合体、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百脉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工程建设,形成一批新的旅游亮点,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重要旅游目的地;抓住济南市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机遇,加快济南市住宅产业化研发中心、新型建材产业园建设,尽快形成住宅产业链条,打造服务济南、辐射全省的住宅产业化科研和生产基地。
聚神生态建设 为发展增“绿色”
“这些老厂高耗能、高污染、还存在安全隐患,整体搬迁,对咱市民来说是件大好事!”今年,明水化肥厂、造纸厂等四家企业整体搬迁受到了章丘市民的好评。不久的将来,昔日烟囱林立尘土飞扬的化工厂区将化身田园秀美、泉河汇集的生态景观。
以“北四厂”为中心的城北片区建设,将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方面作用举足轻重,是一项民心所向的民生工程。
“生态立市、绿色兴市,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一直是章丘市委、市政府坚持的发展理念。该市聚精会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宜居城乡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淘汰落后产能。章丘依法取缔违法违规塑料经营业户2881户、小石灰窑479支、小焦宝石窑852支、小炼铁和小炼油51家,整顿关停采石场57处、粘土矿30多处。三年来拒批61个高耗能拟建项目,实施144个减排项目。昔日“铁匠之乡”,今日高精尖产业集聚,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0.2:60.2:29.6。随之而来的是,该市去年大气优良天数已达85%以上,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卫生城市。
不满于此的章丘,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全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按“十化五有”的标准和“五型村庄”的目标,统筹做好示范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村庄管理机制健全、道德文明创建、集体经济发展、富民产业培育等工作,加快形成有历史记忆、地域特征和产业支撑的美丽乡村新风貌。来源:齐鲁网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12-21)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邯郸现代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带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下一篇:福建晋江大力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产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