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扛“新承德”半壁江山 夯筑“京津冀”连通之桥 —— 文章正文2015-12-21
——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蓝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4年12月9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央、京企·承德项目合作暨签约仪式上,举办方之一的承德市政府与相关机构和央企、京企共签署10项合作框架协议及具体合作项目协议,承德市和京津的合作正逐步深化。
搭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从“1+3”新兴产业发展平台,到“5+2”现代产业体系,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在“再造一个新承德”的规划中,担起“半壁江山”的历史重任。在一系列科学规划和精细布局中,高新区的产业发展蓝图正在全面展开。
位居“1+3”新兴产业发展平台核心,助力“再造一个新承德”
电视连续剧《打狗棍》的持续热播,让人们记住了“热河”这个地方。
昔日的热河如今塔吊林立,机声隆隆。在承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土地上,栉比鳞次的高楼拔地而起。这样的情景,加上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长率超过30%的数据,让 “再造一个新承德”听起来不像神话。
“再造一个新承德”是承德市提出的未来目标。到2020年,承德市规划的“1+3”新兴产业发展平台要创造1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和100亿元财政收入,这与2010年前后承德全市总产值和财政收入持平,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承德。
高新区占据着这一平台中“1”所代表的核心和龙头地位,“3”则代表省政府2012年批准建设的承德六沟新兴产业聚集区、承德张百湾新兴产业示范区和承德凤山新兴产业示范区。
“高新区要确保担负起‘三分天下有其一’、力争担负起‘半壁江山’的历史重任。”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说。在2020年的财政目标中,高新区的生产总值要超过330亿元、力争500亿元以上,全部财政收入要超过33亿元、力争50亿元以上。
与这一历史重任相契合的,是高新区逐年提升的战略地位。1992年获省政府批准设立之后的第8个年头,高新区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开发区,2012年更是经国务院批复一跃成为国家高新区,属副厅级机构,得到了一次性配齐领导班子的待遇。
从22年前的6.2平方公里到现在的320平方公里,高新区辖区面积翻了50多倍。去年前三季度,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20.6亿元,高于承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承接京津高新产业 架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梁”
横跨武烈河的东南山大桥,是改革开放春潮中拔地而起的承德新地标,也是连接承秦高速与高新区的桥梁。大桥南侧的承德高新区科技大厦(以下简称“科技大厦”),则是“十二五”规划期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连通京津与承德市的一座“桥梁”。
距离承德主城中心5公里的高新区目前形成了核心区、上板城新兴产业园和唐山曹妃甸·临港工业园“三大板块”的发展格局。在核心区,科技大厦是一个地标性建筑,也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中心,聚集了来自京津地区的科研院所、科技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企业及创意项目。
“我们坚持服务京津、融入京津、借力京津的理念,在交通互联、产业对接、生态共建、旅游互动等方面,与京津开展了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努力实现更大发展、更大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市长赵风楼说。
承德高新区是河北省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40个重点平台之一。去年3月,承德市12个方面共39个重大事项被纳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18个合作事项列入京冀、津冀合作框架协议,与京津的产业合作全面启动。截至去年11月,高新区已有13个京津合作项目落地签约, 2个项目开工建设,8个项目在谈并达成投资意向,园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与京津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洽谈50次,接待京津地区客商考察、洽谈27次。
在对接京津的项目中,容纳150家以上企业入驻的同方科技孵化园项目、解决中小企业落地问题的北京力海科技园项目已成功签约;投资30亿元的安云IDC大数据中心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鹰眼警用无人机研发生产、讯成电子商务园、中国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福田北方车辆研究院及福田发动机工艺研究院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面向京津的医疗卫生产业园项目完成选址;吸引京津高端人才的配套设施浙江乐城集团国际健康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在紧密洽谈。
园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良机,借助京津的科研力量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露露股份、颈复康药业、博冠实业、本特思达等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和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开展了技术对接;区内企业与天津大学合办仪器仪表工程硕士班,后续将设立博士工作站和院士工作室;中关村承德创新创业大厦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聚集高端科技的“京外中关村”。
承接京津产业项目,高新区及其主城承德市发挥了明显的区位、资源和交通优势。承德市3.95万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是北京的两倍多、天津的三倍多;直供天津、北京的潘家口水库和密云水库分别有93.4%、56.7%的水来自承德;全市森林覆盖率55.8%,2013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249天,居京津冀地区前列;探明的钒、钛储量均居全国第2位,被列为全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三大基地之一;承德“一市连五省(市)”,直通天津、曹妃甸、秦皇岛三大港口,“两环十射”高速公路网、“一环八射”铁路网以及客运专线、机场建设使承德进入北京1小时、天津2小时交通圈。
目前,高新区路网设施正在加速建设,京沈高铁客运专线拆迁工作全面启动,新城片区部分路桥工程正在与北京洽谈合作事宜。
布局“5+2”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京外中关村”、“北京后花园”
2014年9月18日,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提出:“要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实现产业转型的样板和领头雁、排头兵。”
顺应产业转型的要求,高新区正在实施“5+2”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即优先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钒钛新材料产业、食品医药加工业等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高新技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高新区的顶层设计中,高新技术产业居于重要位置——今年年初,承德市市委、市政府将高新技术产业列为全市13个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的首位。
这片占地面积还不到承德市总面积1%的区域内,聚集了全市5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包括已建成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级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和几十家国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目前,高新区在建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化技术研发项目共43个,总投资94.61亿元。
目前,华远自动化、金科科技等20余个项目已完成阶段性建设或基本完工。天大钒业迁建、露露50万吨技改扩能等2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的迅速推进,使高新区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高新区总规模26.8万千瓦的11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已被列入省计划,年底全部建成后,承德市将在光伏发电规模上跻身华北地区城市的前列。
为扶植中小企业 ,高新区在项目申报、资金扶持、名牌建设等方面出台了“零首付”、“商标质押贷款”等灵活有效的鼓励政策。从2012年起,高新区内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中小科技企业可享受“注册资本零首付”、免交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工本费的优惠政策。
为化解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高新区拓展出盘活商标无形资产、实施商标质押贷款等融资途径,同时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为联创计控、博琳舒适、智宏电子、正兴彩钢等公司协议实现融资近10亿元。在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投入低等制约因素面前,这类政策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与环渤海、环京津各级开发区相比,高新区地处“紫塞明珠”承德市,市内的避暑山庄和皇家寺庙群等文化胜地,托起了高新区建设“北京后花园”的宏愿。
去年10月,高新区在北京举行的文化产业项目发布会上成功与12家国内知名文化传播企业签署合作意向。在此之前,高新区已将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收入囊中,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0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与电视连续剧《打狗棍》的制作方之一——北京完美建信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就 “鸡冠山文化主题园区项目”敲定20亿元的投资意向。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柴山表示,今后高新区将重点推进6大类17个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使新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高新区GDP的15%左右。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12-21)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如东喜获江苏省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认证
下一篇:山东企业荣获2项2014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