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彰显中国力量 工程机械助建中国梦 —— 文章正文2015-12-21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已经过去,但其带给我们的“中国力量”的自豪感却已经铭记在心,中华民族正迈步在伟大复兴之路上。
回顾15次阅兵,从“小米加步枪”到“铁甲雄师”,从百家造到自主研制,抗战胜利70年的大阅兵,见证了中国军队主战装备脱胎换骨式的发展。
而为国家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工程机械,也在这几十年的变革中,实现了质的蜕变,从完全依赖进口,到如今的分庭抗礼、独领风骚,工程机械同样实现了大跨越。下面就随笔者一同来回顾下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史吧。
从模仿到自主创新
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之路,可以总结概括为仿制-引进吸收-自主创新三大阶段。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成长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最初十年,国家百废待兴,工程机械也没有列入国家发展的重点,以使用、修理和配件生产为主,除了少量地生产一些简易、小型的工程机械外,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工程机械制造业。
仿制阶段:上世纪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开始步入了工程机械行业形成和发展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一批原来的修理企业开始研发工程机械产品,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工程机械的骨干企业。一些重要的专业研究所,如一机部的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等为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研究和设计开发的基地。同样也在这一时期,唐山铁道学院、同济大学、西安公路学院等成为第一批设立工程机械专业的高等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工程机械的专业人才。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我国工程机械发展历史上经历的测绘仿制阶段。
引进吸收: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影响最大的是国家提出了“引进、消化、吸收”的产业政策。这一时期,徐州工程机械厂、山东推土机总厂、西安筑路机械厂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引进了国外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建立了规模化的生产体系,奠定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制造企业纷纷改变了过去产、供、销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开始搭建自己的销售渠道。我国的工程机械代理商正是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并逐渐成长为一个群体。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众多国外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相继在中国投资建厂。
自主创新: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在这期间,工程机械行业百亿元企业数量增多,工程机械技术更是引进吸收的基础上,实现了大跨越,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实现了国产工程机械的自主化。
其中,以徐工、中联、三一为首的工程机械企业,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竞争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在2014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数量为11家,与日本持平。前15强企业中,3家中国企业徐工集团、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分别位居第5位、第9位和第10位。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领域中国际化程度最高、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代表板块,徐工集团引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产品、技术、创新和制造环节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欧、美、日企业在该领域长期垄断的历史,进一步奠定了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全国核心产业位置更加突出,全球市场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各项工程机械产品发展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可谓令人瞩目,从20世纪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满足生产需求,到如今中国成为工程机械第一制造大国,工程机械行业在技术升级方面困难重重,经历了仿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技术储备,生产的产品品质也得到了迅速提升。现如今国产品牌不仅在国内打破了外资品牌垄断的局面,与国外品牌分庭抗礼,更实现了大量的出口,成果斐然。
挖掘机:从无到半壁江山
中国的挖掘机生产起步较晚,从1954年抚顺挖掘机厂生产第一台斗容量为1m3的机械式单斗挖掘机至今,大体上经历了测绘仿制、自主研制开发和发展提高等三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测绘仿制前苏联20世纪30~40年代的W501.W502.W1001.W1002等型机械式单斗挖掘机为主,开始了中国的挖掘机生产历史。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先后建立起十多家挖掘机生产厂。1967年开始,中国自主研制液压挖掘机。早期开发成功的产品主要有上海建筑机械厂的WYl00型、贵阳矿山机器厂的W4-60型、合肥矿山机器厂的WY60型挖掘机等。随后又出现了长江挖掘机厂的WYl60型和杭州重型机械厂的WY250型挖掘机等。它们为中国液压挖掘机行业的形成和发展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挖掘机生产厂已有30多家,生产机型达40余种。中、小型液压挖掘机已形成系列,斗容有0.1~2.5 立方米等12个等级、20多种型号,还生产0.5-4.立方米以及大型矿用10立方米、12立方米机械传动单斗挖掘机,1立方米隧道挖掘机,4立方米长臂挖掘机,1000立方米/h的排土机等,还开发了斗容量0.25立方米的船用液压挖掘机,斗容量0.4立方米、0.6立方米、0.8m3的水陆两用挖掘机等。但总的来说,中国挖掘机生产的批量小、分散,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以促进中国挖掘机行业的发展。其中贵阳矿山机器厂、上海建筑机械厂、合肥矿山机器厂、长江挖掘机厂等分别引进德国利勃海尔(Liebherr)公司的 A912.R912.R942.A922.R922.R962.R972.R982型液压挖掘机制造技术。稍后几年,杭州重型机械厂引进德国德玛克 (Demag)公司的H55和H85型液压挖掘机生产技术,北京建筑机械厂引进德国奥加凯(0&K)公司的RH6和MH6型液压挖掘机制造技术。与此同时,还有山东推土机总厂(其挖掘机生产基地改名为山重建机有限公司,包括STRONG和JCM两个品牌)、黄河工程机械厂、江西长林机械厂、山东临沂工程机械厂等联合引进了日本小松制作所的PC100、PC120.PC200、PC220.PC300、PC400型液压挖掘机(除发动机外) 的全套制造技术。这些厂通过数年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移植,使国产液压挖掘机产品性能指标全面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水平,产量也逐年提高。由于国内对液压挖掘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且多样化,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牵动了一些其他机械行业的制造厂加入液压挖掘机行业。
如今,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2014年行业数据统计分析,纳入统计的28家主机制造企业2014年全年累计销售各类型液压挖掘机产品90507台,国产品牌2014年实现销量38842台,占据了42.9%的市场份额。从无到有,从外资垄断到占据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国产挖掘机已经实现了飞跃的发展。
装载机:独领风骚
轮式装载机是工程机械中发展最快、市场需求最大的机种之一,我国现代轮式装载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1年,根据苏联的技术图纸,成都红旗铁工厂(成工前身)生产了D107履带式推土机。后来参照日本东洋运搬机株式会社SD20和125A,由当时一机部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分别和成都红旗铁工厂(SD20,试制产品型号为Z4-2)和厦门工程机械工程厂(125A,试制产品型号为Z435)联合生产推土机和装载机。1970年,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和柳州工程机械厂参照美国Euclid公司72-51型装载机,设计试制了Z450(即后来ZL50)型装载机。
如今,中国装载机市场年产销量已经超过十五万台,2015年累计销售各类装载机150614台,出口装载机24153台,占全球装载机市场的约三分之二,国际品牌装载机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只能望洋兴叹!
推土机:
我国生产推土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最初是在农用拖拉机上加装推土装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型矿山、水利、电站和交通等部门对中大型履带式推土机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中大型履带式推土机制造业虽有较大发展,但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自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从日本小松公司和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引进了履带式推土机生产技术、工艺规范、技术标准及材料体系,经过消化吸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形成了目前以20世纪80-90年代小松技术产品为主导的格局。
现如今,中国推土机市场已经被国产产品几乎完全取代,山推也已经成为中国推土机市场的领航者,近年来更是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更多工程机械产品发展请看下期!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12-21)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变压器发展存隐忧 企业调整是关键
下一篇:机械工业今年年中有望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