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机械行业扩张 厚街冒出600多家店铺 —— 文章正文2015-12-21
昨日,“2014年莞企生存报告之鞋企严冬”出街后(南都东莞读本01-09版),引起东莞制鞋业界关注和热议,不少行业内人士在微信 上进行转发和点评。东莞市鞋材行业协会会长方沛基就在自己的微信中转发了南都报道的相关链接,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根据南都报道的民调显示,有3成 鞋厂在亏损经营,也就是说还有7成是在盈利或至少持平的经营,亏损的企业也有在坚持,亦在期待中!“从这里,我们看到鞋业还是大有空间,相信鞋业的春天是存在的。”
这两年鞋机行业发展非常快
东莞市皮革行业协会秘书长王灼良在给南都记者留言中表示,昨天上午很早已经看到了南都的报道,采写得比较全面,希望你们对东莞的制鞋保持关注,给东莞的鞋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随时随地充满正能量的方沛基就认为,每个人关注的焦点不同,有些人只看到倒闭、亏损、工厂变小了,但从大气候整体来看,也要看到不断有小厂在开,厂房还是在出租,没有空置下来。
另外,或许有些人关注的是目前制鞋行业用机械取代人力的程度还非常低;但他注意到,制鞋机械行业增长很快,从莞太路厚街的桥头到陈屋路段,这两年冒出来非常 多鞋机店铺,就厚街现在已有600家做鞋机的、卖鞋机的。“在我看来,鞋厂由原来的手工转到机械,工厂的机械成本在增加、人工成本在减少,一些鞋机企业增 速非常快,企业生产的鞋子越来越高科技,生产效益也提高很多。”
方沛基透露,两个月前,东莞市鞋材行业协会就已经向厚街当地主管部门提出打造厚街“名材名鞋之都”的想法,要留住高端材料和高端鞋子生产,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
高端鞋形成气候需要时间
“鞋博士”王勇均提醒大家留意,目前东莞流失的订单基本上都是比较低端的,而真正的中高端订单依然在 国内。据他对几家公司的了解,真正中高端的订单其实都还在东莞,因为无论是内地或新兴东南亚其他国家,对中高端鞋的制作、标准、理念都还有一段不小的距 离。如何留住这样的订单,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来看,往高端鞋方向成功转型的具体企业案例他还没有看到,但他会继续关注,寻找这方面的企业。
王灼良也表示,眼下多数工厂都是在往高端鞋生产的方向在走,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要求他们提升得很高,要形成气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请大家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支持。
“多少年来,我们都在叫转型升级,真到了这关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正视?制鞋业通过这两年的不断洗牌,现在早已不是当年想做就能做的行业了。”王勇均 认为,现在做鞋,也必须有宏观的视野、精益求精的管理模式、高科技的引入才能玩得转了。转型升级也不能停留在概念上,现实的严峻性倒逼制度设计。
争议
理性观察传统产业发展动向
昨日,“鞋博士”王勇均留意到一些评论,有一些鞋厂、鞋机老板觉得不应该把事实说得这么清楚。因为他们觉得大家都知道这些事,怕订单不好谈、机器不好卖;如果说得欣欣向荣的 话,大家谈起生意来成功率会大很多。王勇均认为,这无异于小时候学过的“皇帝的新装”,“大家心里都清楚怎么回事,何必藏着掖着?我们需要正视制鞋行业的 低迷,就如同当年鞋企从别的地方转移到中国一样。别的地方有因为订单流失而垮掉了整个制鞋行业吗?”
建议
为中小鞋企减负 应拿出具体政策
“当然,我们更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为中小型鞋企减负,并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来帮助这些困境中的企业。”王勇均提议,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费,加大机器换 人的补助力度,调整相关政策组织相关行业的探讨,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拿到一些计划外的订单。他相信,经过这一段大浪淘沙的洗牌,东莞的制鞋业会迎来一个不一 样的明天。
东莞本土的鞋企老板刘劲则指出,惠州对鞋业有许多具体的政策扶持。比如,企业参加展会政府给予大额度的补助。“惠州也是 做女鞋的基地,但都是小厂,规模和总量都比东莞小很多,但惠州政府的支持力度是要比东莞多。我们也很希望东莞这边也拿出具体帮扶政策,这样的话,东莞的制 鞋会做得更好。”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12-21)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提高智能装备制造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下一篇:全球环卫机械市场发展趋势及规模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