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引领科技创新 北京捧得两项国家特等奖 —— 文章正文2016-01-11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北京主持完成的7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7项,占国家奖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30.5%,连续四年超三成;此外还有44项北京参与完成的成果获奖,北京主持和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数占国家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49.4%,凸显了北京地区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和创新能力。
原始创新 实力雄厚 助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衡量区域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了首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造鼓励潜心科研的环境条件,一大批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闪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殿堂。今年北京主持完成的71项获奖成果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2项,而象征原始创新的自然奖、发明奖共有29项成果,占全国自然奖、发明奖授奖总数的31.5%,彰显了北京强大的原始创新实力,也为积累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两项科技进步特等奖 创多项“世界之最”
本年度产生的2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花落北京。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单位完成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标准最高、线路最长的高速铁路。设计建造方案中工务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动车组、运营调度、客运服务等“六大系统”全是自主研发完成。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50公里,从北京至上海只需5小时。这条“黄金干线”的建设和开通运营,为沿线经济提速注入强劲动力,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开通后,实现了持续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性运行,运营4年间运送旅客达3.3亿人,每年释放既有铁路货运能力5500万吨;缩短了京津冀与长三角的距离,从根本上缓解北京—上海之间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成为连接两大经济圈发展的一条重要交通动脉。成果形成了完整的高铁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产业链,带动了我国材料、冶金、机械、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和开通运营,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奏响了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打造 “中国速度”、“中国制造”高铁新名片华彩乐章的前奏。
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果自主研发了大量专用设备,创造出多项“世界之最”,如世界最大的多溢流板式精馏塔、世界最大的单炉膛芳烃加热炉、世界领先大直径薄饼型精密流体分布器等,并同时形成了配套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成果的成功运行标志着中国石化成为继美国、法国公司外,全球第三家拥有芳烃成套生产技术的专利商和工程EPC承包商,也圆了几代石化人的梦想。 来源:千龙网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01-11)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重点行业协会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下一篇:天津1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涉及环保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