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中国 English,United StatesEnglish UKUK FranceFrance DeutschlandDeutschland

李华东:“中国制造”出走值得警醒 —— 文章正文2016-01-19

  【 国内新闻】最近不少美国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赴美投资建厂,其中最常见的例子是一家浙江纺织企业在美开设棉纺厂。难道“中国制造”真的大势已去,制造业回流美国了?笔者认为,中美两国在国际产业链上的位置并未根本逆转。
  
  中国企业赴美建棉纺厂主要出于三方面的因素考虑。
  
  一是原料价格。国产棉花价格远高于美国棉花,且国内对棉花进口实施配额限制,国内棉纺企业因此不能自由使用低价进口棉以降低成本,到美国开厂可充分利用廉价美棉。
  
  二是运输成本。美国尚不存在中国那样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在美国生产的棉纱往往需要运回中国进行生产加工才能变为成品。但是由于美国对中国长期贸易逆差,运输中国制成品的船舶返程时大量空载,因此美国生产的货物能以极低的费用运往中国,即使在油价处于高位时仍然有运输成本优势。 李华东:“中国制造”出走值得警醒(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三是能源价格。美国天然气价格前几年几乎只有中国价格的40%。在美国设厂生产,能源成本很低。
  
  然而,形势正在发生变化,这些优势很可能会失去。
  
  美棉低价建立在美国政府的高额补贴上,这种高额补贴不符合世贸规则,在国内外招致了越来越多的批评。美国国内能源成本优势也因最近国际油价雪崩而大大缩小。因此,短期内中国企业赴美设厂未必会成为潮流,也不意味着“中国制造”过时。但是,不少中国企业正试图摆脱“廉价、劣质”的标签,因此转向更高端市场。为了取得成功,它们必须获得国内劳动力资源中所缺乏的创新、工程技艺和先进技术。新一代中国制造商的主要目标是在价值阶梯上迅速攀升。此外,中国企业去其他发展中国家建厂已有了较大规模,而这些国家并无廉价能源和运输成本的优势,却有廉价劳动力和廉价棉花原料。这都给“中国制造”提了个醒。
  
  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已经走入熊市,而我国大部分农产品、资源产品的品位、成本均无优势,必将受到进口替代品冲击。如果国内对上游的原料、能源产业采取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就很可能会损害下游制造业竞争力,逼迫其出走。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根基,在中国重提“制造强国”、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我国应继续坚持自由贸易原则,适当放宽对部分原料、能源的进口限制措施,以免加速下游企业的出走。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01-19)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德国汽车零件制造商投资52万欧元开设新厂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 智能铸造离我们有多远?

京ICP备202409039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609号
® 注册商标 © 2001-2025 北京雨润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52号 邮编:100007 电话:010-84001165 / 84002508 / 84002286 传真:010-64063037
网址:www.bbjja.com 邮箱:yrhzq@163.com QQ :502360568 网站地图     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Valid CSS!

首页 远距离带式输送机 高安全可靠性节能带式输送机 各种“高效托辊” 腔式无接触密封技术 移山填海造田工程 矿山承包交钥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