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51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140多家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 —— 文章正文2016-01-21
去年4月,山东省委省政府按照“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的指导思路,制定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22个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莎,省经信委规划与技术改造处处长孔庆成,省经信委科技处处长孙京军,介绍去年以来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的主要工作成效。
据省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莎介绍,预计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万亿元、利润8200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6倍、1.3倍,其中工业利润占全国比重由11.5%提高到14%左右。
产业结构持续改善 制造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1-11月份,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较去年分别提高了1.4、4.7和4.6个百分点。传统动能不断提升。预计全年装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6%左右,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主营收入占比较去年降低约0.8个百分点。传统领域的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向高附加值、绿色低碳和消费终端延伸。新的发展动能加速形成。新兴产业立足掌控核心技术及产业化,加快向产业引领方向培植基础。
轨道交通、数控机床、海工装备、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功能陶瓷、高性能纤维、特种金属等新材料行业优势明显,一批新型海洋医药中间体等高附加值产品走向市场,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等新信息产业潜力加深,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等快速推广。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2%以上,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万亿、增长12%左右;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5600亿元、增长10%。
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省国家级企业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167家和1427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32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组织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6813项,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1597项,国家标准23项、行业标准74项。出台《关于加快山东省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发展的意见》,与中科院山东转化中心、山东省科学院共同签署行动计划,110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兴业,加强创业辅导基地、辅导师等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预计新增中小企业24万户,总数达到138万户左右。
基于互联网的云制造 信息带动加快拓展
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达到80.35,其中工业应用指数达到70.47。“互联网+”加快发展。争取国家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8个,新培育国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4家。制定实施《山东省“互联网+”发展意见》,基于互联网的云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型制造模式加快发展。两化融合更加深入。开展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培育国家第二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60家,举办“两化融合深度行”专题活动20场。编制发布第四批两化融合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导向目录,新培育智慧园区20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成立了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山东分中心,建成电子政务数据灾难备份、云安全防御等平台。初步建成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实验室,在钢铁、焦化2个行业开展了安全管理试点。
绿色低碳深入推进 节能量20.7万吨标准煤
预计全年万元GDP能耗降低4%以上,能够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重点领域节能成效显著。启动“工业绿动力”计划,组织实施太阳能集热系统应用示范项目107个、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66个,预计年可节能标准煤50万吨。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进展顺利。新培育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2个、再生资源利用示范工程3个,培育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119个,总结推广循环经济先进工艺技术14个、典型模式案例48个。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节能市场化机制初步建立。建立节能量交易制度,29家企业依托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交易节能量20.7万吨标准煤。加大价格调控力度,对电解铝企业全面实行了阶梯电价政策。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列入2015年淘汰计划的25家企业、26个项目的落后产能设备和生产线已全部关停拆除,“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已全面完成。
集聚集约协调发展 51家山东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2015年,51家山东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预计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40家以上,比“十一五”末增加60家。积极发展中小微企业,全省中小企业达到138万家,是“十一五”末的2倍多。推进企业集群化发展。“十二五”期间,累计培育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家、省级示范基地118家;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204个,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省会城市群的电子信息、山东半岛的海洋工程装备、黄河三角洲的现代石化、鲁西的有色金属、鲁南的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集聚区错位发展,产业高地梯次而起,东中西部协同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来源:鲁网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01-21)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先进装备制造业点亮惠州智造
下一篇:强化转型升级 加强企业帮扶 助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