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中国 English,United StatesEnglish UKUK FranceFrance DeutschlandDeutschland

甘肃企业首创“立体固沙车” 沙漠迎来机械化治理曙光 —— 文章正文2016-01-27

      沙漠,一个人类熟悉却又觉得遥远地方。然而,随着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土地荒漠化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面对土地荒漠化的加快,防治工作在无数人的默默付出中一路前行,在黄沙中探索治沙的方式,也在风沙纷飞的大漠寻求治沙的答案,而这无疑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历程。

  立体固沙车诞生 掀起沙漠治理的革命

  治沙,一项人类与恶劣自然环境斗争中从未停止的行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制造出草方格沙障,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因其广泛应用于宁夏沙坡头,因此也被称之为“沙坡头治沙模式”。这种治理沙漠的方式,因其防风固沙的良好效果,受到国内外治沙界推崇。

  然而,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治理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原材料消耗大等一系列问题,加之如今土地沙漠化的加剧,人工铺设草方格治沙,无疑是杯水车薪。最终治理的现状也是“局部治理,总体恶化”,沙漠化的速度远大于治沙固沙的速度。

  “如何让治沙机械化、效率化,这是三年来我们研发的最终目标。”甘肃省建设投资集团治沙装备研究院院长李宁说,“经过二十多次的实验、改造、完善,目前世界首台、拥有11项实用新型技术及发明专利的甘肃建投立体固沙车终于研发成功。”

  据介绍,甘肃建投装备制造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多功能立体固沙车”,是将铺设所需要的麦草放在草料箱内,通过横向输草机构和纵向输草机构的运转,将麦草分别运送到工作位置,然后横向压刀和纵向压刀开始工作,完成草方格的铺设。

  “经过技术完善的立体固沙车,铺设效率约为8.5亩/小时,插草深度约25厘米,草障高度约21厘米,每天可铺设草方格约50亩,效率可达到人工治沙的50倍,从根本上解决了沙进速度快于人工治沙速度的问题。”李宁说,“立体固沙车形成的草方格质量更高,能够增加沙漠表面的粗糙度,消减风力、阻止流沙移动、截流雨水,目前,该车已经在武威地区开展沙漠治理作业2000亩,由于防风固沙效果良好,原来荒芜的沙漠已经有野生植物生长。立体固沙车的成功研制是一项重大发明、集成创新,更是一场机械固沙的革命,将在固沙事业中作出创造性贡献。”

  机械与生物治沙 人类治理沙漠的曙光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然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饱受荒漠化的困扰。

  在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的中西部地区1/3是沙漠,而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中东、中亚地区沙漠化也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要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重视生态问题,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将沙漠治理纳入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具有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人类在与沙漠的斗争中,固沙仅仅只是第一步。

  “无论是人工还是机械制造的草方格,其均有‘寿命’,一般都在3到5年。如果不在这有限的‘寿命’期内有所作为,治沙将会前功尽弃。为此,机械与生物治沙项目被我们提上议程。”李宁说。

  如今,随着立体固沙车投入使用,甘肃建投正在根据不同地形和沙化土地类型,进行相应的生物治理实验。

  “目前,在我们已完成草方格铺设的2000亩沙漠中,已经有野生植物生长。另外,我们还通过种植适宜沙漠地区生长的垫型蒿、骆驼刺、花棒、棉刺、胡杨等多种林草,还有寄生肉苁蓉的梭梭、红砂、柽柳,以及寄生锁阳的白刺等,解决草方格‘寿命’问题,实现了长期固沙的目标。”李宁说。

  生物固沙代替草方格固沙,实现了治沙的第二步。

  李宁表示:“通过草方格短期和植物长期稳固后的沙漠,就可以进行沙质改良。改良后适宜种植的沙地,便可种植粮、菜和经济林果,若经营得当,完全可以形成苗木产业和沙生珍贵中药材产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宜种植的沙地,则可用作光伏发电、风电等项目的建设用地。”

  为此,甘肃建投也在积极研发固沙车所配套的树、草种子点播机、植苗机——尤其是容器苗植苗机,形成一套完整的固沙、治沙、沙产业运行的机械研发、生产链,服务于沙产业发展。

  “机械化草方格固沙、生物种植长期治沙、经济林木种植沙中得益,甘肃建投机械与生物治沙的项目与方向,无疑是人类沙漠治理的曙光。”李宁表示。

  市场政策两遇难 项目推广发展入困境

  冬日的甘肃武威,连日的降雪让气温骤降至零下20余度。在甘肃建投武威治沙实验基地,建投治沙人与他们的治沙项目也在经历着他们的“寒冬”。

  “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沙漠治理的政策,但是由于沙漠治理产业链涉及国土、林业等多个部门,如果没有政策统一部署,让一个地区或者某一个部门承担沙漠治理的整个产业链,是极其困难的。面对每台近200万元制造成本的立体固沙机,以及高额的治理费用,很多部门和地方只能望成莫及。”李宁坦言,“作为企业而言,这便导致我们的立体固沙机几乎没有市场,更无法批量生产,无法产生效益。”

  面对几乎为零的市场购买率,治沙产业链的大额投资更让甘肃建投的治沙项目“捉襟见肘”。

  “要让立体固沙机和我们的治沙项目得到更多的认可,仅仅‘纸上谈兵’是行不通的。”李宁说,“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沙产业发展,甘肃建投正积极的进行沙漠治理设备研发、生产、技术输出基地和工程与生物治沙实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其中,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位于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占地1036亩,总投资12亿元;工程与生物治沙实验示范基地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占地2000亩,总投资3亿元,现已投资1.29亿元,建成部分沙漠治理机械设备实验场。两个基地将治沙技术创新与治沙设备研发紧密结合,通过系列化技术输出产品,形成技术、产品、产业的标准化,最终将完成一套完整的工程与生物沙漠治理体系。”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向人们展示项目优势。然而,前期治沙、中长期植物固沙与维护、经济作物产出不仅收益慢,而且前期投入巨大,由于受到资金限制,我们的治沙实验目前也停留在了生物固沙的阶段,前路艰难。”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在调研甘肃建投装备公司机械与生物治沙工作时表示:“甘肃建投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在我们国家现阶段发展、建设、科研等方面做出了贡献。看到工程与生物治沙所取得的进展,我很受鼓舞,也将通过全国政协、民革委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和呼吁,从国家层面争取更大的支持。”

  一同调研的甘肃省政府参事、国家二级研究员柴发喜表示:“机械与生物治沙项目是一项伟大创造,是关于治沙的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和突破,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治沙的曙光,期盼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改进项目,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沙漠治理做出贡献。”来源:大众网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01-27)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广西全力推进“双高”基地生产全程机械化
下一篇:新乡市党政考察团到三门峡考察汽车装备制造产业

京ICP备202409039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609号
® 注册商标 © 2001-2025 北京雨润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52号 邮编:100007 电话:010-84001165 / 84002508 / 84002286 传真:010-64063037
网址:www.bbjja.com 邮箱:yrhzq@163.com QQ :502360568 网站地图     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Valid CSS!

首页 远距离带式输送机 高安全可靠性节能带式输送机 各种“高效托辊” 腔式无接触密封技术 移山填海造田工程 矿山承包交钥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