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倒春寒”,矿车迷局怎么破? —— 文章正文2016-03-16
2016年的冬春之交,在商用车市场整体回暖之时,矿用自卸车市场却迎来了“倒春寒”,而且比西伯利亚的冬天还要冷。
已经忘记了在做过多少次矿用自卸车的选题,但笔者清楚的记得2008年的那个时节。人们对矿产品的需求急剧增长,矿山开采规模不断增加,大吨位矿用自卸车市场在短时间被热捧至最高点。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7年时间,超过70家企业在生产各种吨位的矿用自卸车产品。较具规模的企业有北方股份、湘潭电汽、首钢重汽、北京中环动力等,还有三一重工、通联重工、泰安航天、太原重工等大量企业在大举涉足矿用车行业,加上国外卡特彼勒、小松、日立、别拉斯、利勃海尔等企业不断抢占中国市场,矿用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已非同一般。
新进入者的不断增多,使得宽体矿用自卸车市场从前两年的蓝海变成了现在的“红海”。这些企业的产销量相差非常大,有一年销售几千台宽体矿用自卸车的企业,有出口海外远销国际市场的企业,但一年销售几台、十几台的也存在个例,价格战和超低首付屡见不鲜,竞争逐渐趋于恶性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起到提振销量的效果,但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极大风险。
但是,即使行业有恶性竞争趋势,如果不存在特殊因素,矿用车市场短时间内应该还将火爆下去。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煤炭需求大幅降低,而且受进口煤炭的影响,煤炭价格出现下滑,能源企业对机械设备的需求大幅下降,矿用自卸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戛然而止。
什么样的原因让本来健康有序的矿用自卸车市场混乱不堪?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从业人士又将怎么办?没有人可以回答。但无论怎样,无固定行业标准和门槛太低,导致整个行业内的产品良莠不齐,资源浪费严重,给宽体矿用车市场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更是成为大吨位矿用车突破市场迷局的关键。
一位业内专家对此分析,随着矿用自卸车市场的逐渐扩大,国家相关部门应予以更多重视,一方面呼吁行业共识,形成自律机制,避免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应加快制定安全技术标准,把一些落后产能淘汰出局,还矿用自卸车行业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中古时代波斯著名哲学家萨迪曾经讲过:人的一生,最伟大的事业常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国也曾有诗言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随着国产矿用车不断迈出征战海外的脚步,国际中流砥柱的“新军老将”也悉数在中国矿山集结。在未来市场、核心技术及服务的角力中他们谁才是王者?
答案显然是未知的。我们只能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客户心中,自有天平在衡量。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03-16)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山西:今年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将超66%
下一篇:2015上海国际食品机械展—携手瞻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