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 遂宁将对智能制造业提供政策支持 —— 文章正文2016-05-09
“冷清”生产线上的红火效益
智能制造在生产线如何体现?业内有一个通俗的比喻:“以前开车是走公路,时间长还耗油,现在是走高速路,又快又省油。”比如遂宁经开区的英创力电子企业,在使用智能制造设备后,24小时即可完成从产品订单到出产品,而之前则需要72小时。
“企业着手‘机器换人’,是积极顺应未来趋势。”英创力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艾克华信心坚定。
记者了解到,在遂宁,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加了对智能制造项目的投入,全市目前已有39家企业有行动。在“十三五”期间,遂宁市还将对智能制造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现场 从接订单到出产品只要24小时
4月28日,记者在遂宁经开区英创力电子企业的钻孔车间看到,2名工人操控了10台机器。
“工人只需将线路板放入和取出,设置好程序后,完全由机器操作。”工人说,车间里有不少网络设备操控,这让枯燥的车间变得“高大上”。生产线看似冷清,却不知它正在忙碌地运作。
而这,只是生产线上38个大工序、几百个小工序中的一个环节缩影。自2015年下半年来,企业对智能制造生产线持续优化,预计今年5月底会全部运行智能设备。
“这是整合产业链资源,并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成果。”英创力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艾克华表示,“没有改造的生产线像公路,我们将一段一段地将它变为高速路,好比汽车在高速路上跑起来更快更省油,生产出的产品更好。”
快在何处?好在何处?英创力电子从生产数据——客服下单——订单评估——监控生产——出厂发货,24小时即可完成,此前则需要72小时。而同样的生产数量,此前需要300人,如今只需100人即可完成,生产效率提高了70%。这一组数据,恰是智能制造设备的运用优势。
“自动化制造是第一阶段,数据网络互联则是第二阶段,最终实现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艾克华对企业的智能路径早已有了安排。
企业 加大对智能制造投入力度
英创力的智能制造只是遂宁市企业变革的一个缩影。在经开区微电园C区的利普芯微电子企业车间内,每1名工人操作14台进口机器。
“2016年,我们又投入了4000万元用于设备购置。” 利普芯微电子总经理谢杏梅表示,核心技术及智能制造的优势,保证了产品供不应求。
智能制造俘获了企业芳心,也让企业舍得在智能装备投入。以四川朗润科技有限公司为例,项目已建成1条自动喷涂生产线。待购置全自动喷涂机器人,将形成喷涂汽车配件30万套生产能力,预计生产效率提升30%,人力成本减少100万元,质量成本减少30万元,节约电费20万元等,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税金300万元以上。
“企业着手‘机器换人’,是积极顺应未来趋势。”艾克华表示,智能制造的最大魅力在于实现“以市场大数据来分析并决策生产”。
遂宁经开区管委会经贸局相关人员介绍,辖区已有25家企业在智能制造项目上有动作。已尝到甜头的智能制造企业,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明显,有益于整体经济的改革转型。
记者了解到,多家企业的智能制造项目投入后,减少人工50—60%,生产效益提高2—5倍,且降低了废品率,利润及税收也将增加。
政府 将对智能制造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从遂宁市经信委调查数据来看,遂宁全市共有39家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有项目,涉及金额452281万元。其中智能装备制造2家,智能装备应用34家,智能服务2家,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1家。
整体而言,遂宁市的智能制造项目以智能设备的运用为主。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射洪的四川省星达机器人有限公司将生产智能机器人,预计7-9月将出首台样机。而四川中美威森科技有限公司则着力于智能座便器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现正忙于厂房、生产线建设。另外,还有经开区的华泰电气着手智能充电系统及智能充电终端建设项目,瑞宝电子对智能及数字化工厂改造项目等。不难看出,遂宁市智能制造项目正在其它领域“播种开花”。
遂宁市经信委主任刘锋华日前表示,遂宁制造业将瞄准“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向,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既前瞻布局高端制造业,又积极承接发展中高端制造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遂宁市“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推进成长型产业快速发展、制造业向中高端、智能化、集聚集约发展。对此,遂宁将对智能制造企业给予政策倾斜。据悉,目前遂宁市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遂宁行动计划》。遂宁日报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05-09)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中德装备园:入驻企业个个重量级
下一篇:矿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湖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