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助力中国高铁装备出国门 —— 文章正文2016-07-29
7月25日,印尼工商会名誉主席苏里约表示,中国在印尼已经成功竞标一个高铁项目,规模高达30亿美元,是从雅加达到万荣的项目,中方是在与日本的竞标过程中胜出。
印尼对与高铁的热衷,可以从其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中探寻原因。从印尼的情况来看,这个国家人口实际上是比较众多的,人口结构也非常年轻,正处在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爆发期和高峰期,整个国家其实是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资源社会转变成一个新兴的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当中。这个进程我们觉得随着中国整个的不断强大和发展,随着产业转移的进行,这个经济体有非常大的希望能够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找到自己一个更好的位置。”印尼的经济在不断的向上发展,对于中国的很多企业而言是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力、港口、码头、高速公路、煤炭等行业和领域。
中国高铁项目走出国门,不会仅靠成本优势。想要通过高铁搭建中国的“一带一路”必须要靠坚实的根基。因此,扎实的高铁动车组制造经验,强大的高铁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才是促使中国高铁打下国际市场的重要战略方向。从高铁线路在我国版图上快速扩张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截至2014年底中国建设完成的高铁系统总长度已超过1.6万公里。中国的高铁运营线路长,京津高铁2008年开通运营,沪宁、沪杭高铁2010年通车运营,京沪、广深高铁2011年通车运营,宁杭高铁则是2013年正式开通。如此可见,从2010年开始中国就在全面布局我国的高铁运营线路,实现了设备安全可靠,技术服务有保证。
此外,从高铁动车组的设计制造上同样也可以看到我国的动车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的打破国际技术壁垒。例如,从2017年起,德铁将从中国采购部分火车轮组,这一部件的每年的总需求量为3.5万组。而德国是高铁的老家之一,我国列车在西门子等“前辈”的家门口实现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我国铁路装备制造业,已经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中国“工匠精神”已然形成并逐步成为制造业的“杀手锏”。另外,中国高铁性价比高,比日本等其他拥有高铁技术国家的产品便宜。
中国铁路的速度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国家的需求。为此,秉承着“工匠精神”,中国在高速铁路上投入的技术革新必将为建设高铁网络的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出口机遇。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07-29)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滨海制造”产业追求“高大上”
下一篇: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在东莞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