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推进产业转型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 文章正文2016-08-05
一个城市的发展,产业是根基。
作为老工业基地,洛阳如何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在“十三五”发展中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
洛阳的答案是: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方向,选择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旅游作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市场前景好、增长速度快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作为积极培育的新兴产业;选择资源禀赋好、竞争能力强的文化、科技服务、牡丹、健康养老、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引领、特色产业为亮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瞄准高端绿色
壮大产业集群
近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我市相关产业实施方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高端石油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服务业、特色高效农业、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牡丹产业发展的12个实施方案,均原则通过。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的整体要求,根据我市出台的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16个产业中的每一个产业都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内容,并附有各个产业的重点建设项目、拟培育的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拟招商方向和企业等名单。
高端、服务、集群、绿色,是各产业实施方案中提到最多的字眼。
例如,《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讨论稿)》提出,要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发展、集聚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施方案(讨论稿)》提出,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倡导绿色生态安全为引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和特色服务,实现农业产业集群化、高效化。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讨论稿)》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应用引领、项目支撑、产业集聚,将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就是要促进洛阳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集群化和绿色化转型。
瞄准产业定位
加速转型升级
当前,我市已具有门类较为齐全、部分领域优势明显的产业基础,但也存在主导产业效益较差、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特色产业特而不优等突出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洛阳爬坡过坎、转型跨越、蓄势崛起的关键时期,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就要明确不同产业的产业定位、产业布局、产业培育、产业支撑。这些内容在各产业实施方案中均有体现。
例如,《高端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讨论稿)》绘制了全产业链条图谱,明确了产业发展的四大重点方向,即原油炼化、精细化工、氟化工和化纤纺织。《现代物流业发展实施方案(讨论稿)》提出,要以道路物流、专业市场和产业集聚区物流、快递物流等为发展重点,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现代物流企业,努力把洛阳打造成区域性物流枢纽。
还有,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发展环境优良、产业链条及配套完善、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打造链条完整、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的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等,这些都是我市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
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指出,“五强”未来将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是洛阳产业的基石,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着洛阳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六新”是未来洛阳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和话语权的关键;“五特”是洛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洛阳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洛阳的特色招牌和靓丽名片。
出台配套政策
确保落实到位
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战略抉择,也是落实“9+2”工作布局的核心举措。
现代产业体系目标已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下一步,各县(市)区、各部门、产业集聚区将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和具体配套政策,并确保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优化发展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统筹规划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生态保护区,优化产业的功能分区,促进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完善我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发展的专项政策,重点在产业准入、招商引资、土地供应、人才服务、资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
强化项目支撑。紧紧围绕现代产业体系,认真研究国家的政策导向、产业导向和市场需求,立足洛阳实际谋划一批有政策、有市场的好项目。着力强化“五强六新五特”产业招商,推动产业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健全完善领导分包、项目例会、联审联批等项目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推动集聚发展。坚持“五规合一”“四集一转”,实施“百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行动计划,构建上下游衔接的区域产业链,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网络。来源:洛阳市政府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08-05)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湖南新增高新区 7个高新区已形成较为鲜明的产业特色
下一篇:莱芜市大力推广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