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3D打印临床推进会在哈尔滨举办 —— 文章正文2016-09-30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联合多家兄弟医院的不同科室专家,在哈尔滨创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锋算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和哈尔滨鑫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下,于2016年9月29日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外科楼24楼教授俱乐部举办黑龙江省首届医学3D打印临床推进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腔镜、电子和光学等设备的发明和应用,现代外科学向更精准、更微创和可视化的方向发展,力求进一步减小创伤,提高安全性,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但是,平面的解剖及手术图像无法呈现物体在真实世界中的自然深度感,这时外科医师需要“第三只眼”和“第六感官”。3D打印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它能打印任何形状的物体,通过打印的3D模型,主刀医生能更好的与助手交流,形成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同时还能形象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其理解,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这对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减小手术损伤、避免对临近组织的损害、提高病灶定位精度、执行复杂外科手术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等十分有益。
会上上海锋算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CEO邵志民博士、哈尔滨鑫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谢重博士、哈尔滨创健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兆福硕士将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报告。 同时,大会还将推出为部分参会科室免费安装外科手术模拟器和免费3D打印模型等技术福利。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主任崔键教授介绍,目前,医学与信息学、电子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学、工程物理学等诸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一门前沿新兴科学-数字医学。它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甚至听觉感知来进行手术操作。外科学进入了数字化时代。3D打印高质量的医学模型的前提是得到高质量的医学3D数字模型。高质量的医学3D数字模型的建立是其基础。医学影像主要是从CT、MRI等现代影像学检查所获得,这些图像是二维的,外科专家需要数十年的经验,才能够在阅读二维图像后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感官,对变异的个体解剖等做到比较准确的判断。但这种在人脑里形成的三维立体感觉是模糊的,稳定性差,并且受主观影响严重,再加上超长的学习曲线不利于年轻医师的成长和成熟。为了建立具有空间构象结构、定位准确、三维数据和立体图像的内脏及内脏管道系统,需要以外科医生作为主导的,联合影像学、解剖学、计算机学、仿真学和物理学等专家学者组成团队,设计出适合于应用外科治疗的软件系统。这一系统要求能够对内脏疾病进行个体化三维重建、3D打印、计算机辅助诊断、虚拟仿真手术等。三维图像重建可视化技术简化了人脑对二维断层影像的综合思维过程,更加直观、准确地显示肺脏及其管道系统和病灶的全方位立体信息,并能通过3D打印技术输出全真模型,大大提高了外科医师在术前对人体脏器内部各管道结构及其变异判断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通过3D打印技术,建立能够实现交互的人体结构模型来用于临床实践,同时也能满足精准外科手术的要求。据研究证实利用这些数字模型而打印出来的模型与术中所发现的真实情况相对比,打印模型的符合率为95%以上。这极大的降低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尤其是复杂的腔镜手术,同时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也明显减少。 未来,3D打印技术甚至可以打印出能够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来满足医学的需要。可见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宽。来源: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09-30)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塔城市:2016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惠及民生
下一篇:8月份河北省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