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制造业转型升级:私人定制正在从想象变成现实 —— 文章正文2016-10-09
“不卖产品卖服务”、拥抱互联网借助平台建设重构装备制造产业链生态系统、从装备制造商变身工程总包商……近日举行的全国服务型制造万里行走进河南活动,省内一批装备企业深耕服务型制造领域的探索引人关注。而借“软服务”做优做强企业竞争力,已成为我省制造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
私人定制整体橱柜“一键”搞定
你如果需要一套与众不同的橱柜,只需要登录到橱柜设计网站,室内设计师会按你的生活习惯、风格偏好和实际房型提供设计方案,并生成仿真三维图,还可通过VR技术营造预先体验,让你感受真实的效果;然后通过云端进行系统下单,各个零部件供应商便会得到生产指令,模块零件批量生产后工人再根据各零部件的编码组装还原你个性化需求;如此即时精准生产,产成品最慢4天可以从郑州总部发往全国各地!
消费如此惬意,制造如此便捷。正是9月29日举行的全国服务型制造万里行走进河南活动中,郑州大信家具创新的独特经营模式。该模式整合了需求方、设计方、制造方、工具提供方等各方资源,让消费者与工厂甚至机器直接对话,获得所需商品,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清晰。
“整体橱柜是定制化很强的产品,大信基于独有大数据的核心能力,原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单元模块,并模拟人的思维方式,自主研发具有独立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建立了企业独立的云计算中心,以生产要素关联思维创新全球独特的整体厨房柔性生产、敏捷制造特色模式,通过二维码技术和红外眼还原个性化的产品结果,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公司负责人李电萍对记者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大信橱柜这类装备企业,专业从事智能面制主食机械研发的河南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将传统的食品加工也冠上了个性化、智能型的光环。
“我们生产了智能鲜面机,设在社区门口,投入一元硬币,短短几秒钟,新鲜的面条就出来了。口感好,质量、安全有保障,此外公司还研发了包子、饺子、馒头智能型机器,受到了市场欢迎,去年12月,公司挂牌新三板。”公司董事、研究所所长吴超峰介绍,“互联网+”智能鲜湿面条售卖终端是国内首次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面条设备上,除了可以进行网络控制、网络支付,还可以实现客户消费习惯的大数据搜集,引领国内同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提升了面条消费的体验,符合“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及营销模式创新”方向。
河南万杰是位居襄城县南工业区的一家面食机械企业。“万杰智能深刻意识到‘造产品、卖产品’的传统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个‘苦命’的行业,在上游高成本和下游低价格的夹击下,传统制造型企业都在为获取那一点点微薄的辛苦钱而苦苦挣扎。”吴超峰告诉记者,“企业不仅要提供产品,还应成为提供产品、售后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现在万杰智能通过拥抱互联网,确立了‘智为亿万家庭主食安全而服务’的发展理念。”
打造平台重构制造业产业链生态系统
“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加快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服务型制造不仅改变了传统制造模式,而且会诞生一批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省工信委产业融合办公室主任赵淑红表示,从个性化定制服务到商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当下的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颠覆性变革,中间商、代理商和渠道商都消失了,一大批制造业网络平台正在崛起。
从食品加工制造到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鲜易控股就是转型网络服务平台的一个典型。从众品到鲜易,不仅是名字和治理架构的变化,也是加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
“过去我们依托加工制造业,现在我们转型升级,打造的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包括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线上平台有鲜易网、日日鲜商城、冷链马甲,线下平台有流通供应链、食品产业链、温控供应链,从一棵大树成长为一片森林,引领万家中小企业创业。”鲜易控股党委副书记王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全国服务型制造万里行走进河南活动中,记者来到海马汽车,海马研究的车联网平台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该平台实现了人与车、车与生活的互联。
“海马M6搭载物联网后,车上装有传感器,整个车的运行状况、保养状况的数据海马都能及时掌握,给销售和服务带来很大帮助,这种车很受消费者欢迎。”海马汽车数字化副总监朱克深介绍,平台实现了从销售、保养、维修到服务的整个闭环。达到第三代车联网的初级阶段;汽车是否有故障,是否缺油,停车场在哪里,能否优惠等,通过车联网都可以掌握,这种功能已经在部分城市实现。
河南制造“三巨头”变身制造业服务提供商
中铁装备、中国一拖、中信重工是河南制造业的三巨头。中铁装备的盾构机、中国一拖的大型拖拉机、中信重工的大型矿山设备都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大潮中,插上“互联网”翅膀的“三巨头”摇身一变,转型升级为制造业服务提供商。
“公司已实现了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可视化,生产环节全部实时在线监控。”在中信重工总控制室,总经理助理李学群指着屏幕说,“9月13日,中信重工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这标志着公司已完全建立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具备基于云平台的矿山关键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
据介绍,中信重工已从单纯的主机供应商变成全生产线的设计者和产品研制者,为客户提供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服务解决方案。目前中信重工服务收入已占其销售收入的28%以上。
以大型农机制造闻名的洛阳一拖,也通过“互联网+农机+农业”开启了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升级。
“通过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创新,有效推进了制造+服务转型,为互联网+农机战略实施提供平台基础,更好服务了三农。”一拖股份总经理吴勇介绍,集团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企业向职能制造的转变,从机械行业到电子电力行业的转变。
据悉,未来中国一拖将更加专注,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农业装备成套解决方案,把中国一拖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
在中铁装备集团的大型盾构总装车间内,焊接机器人生产线错落有致地忙碌着,机器人“细长胳膊”处喷出一簇簇蓝色的火焰,一块块原色钢材经过层层加工,在积放链上兜兜转转,最终变成工件成品。
集团总工程师王杜娟说,中铁装备依托国家973计划项目,着力搭建世界最大的掘进机大数据库和云计算中心,将“无人值守、智能掘进”变成现实。并不断融合其他平台,构建“中铁云”平台,将互联网及信息要素贯穿到整个产业生态。
“公司将加快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致力于为国内外地下工程施工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及系统服务,最终成为国际领先的隧道及地下工程综合服务商。”王杜鹃说。大河报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10-09)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下一篇:安徽大力发展推广机器人 做智能装备行业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