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力争2020年底机械装备产业产值达700亿 —— 文章正文2016-10-31
近日,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南安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正式出炉。路线图提出,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南安市机械装备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水平普遍提高。到2020年,力争机械装备产业产值(不含制造服务收入)达到700亿元。
主要目标2020年产业产值达700亿构建5大产业集聚区
机械装备产业是南安支柱产业之一,具备了良好的机械装备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特色突出。
据统计,2015年,南安市共有机械装备企业6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家,总产值361.8亿元,比增23.2%,产值10亿元以上的机械装备企业7家,亿元以上企业66家,上市企业2家。
机械装备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形成了中部高端制造和服务产业集聚区、东部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西部优势产业集聚区、北部优势制造业集聚区和南部优势特色新兴产业集聚区。各园区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心、三带、五区”的产业集群空间结构和布局。
经过多年发展,南安市机械装备产业已形成了集研发、加工、装配、物流为一体,“产业+基地+市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先后获得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南安)重点基地、福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省级机械装备产业人才聚集基地等称号。
目前,南安市机械装备产业发展还存在产业链不够完善、龙头企业少而不强、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要素保障仍呈不足等问题。
根据路线图规划,南安市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目标是: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南安市机械装备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水平普遍提高;到2020年,力争机械装备产业产值(不含制造服务收入)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14.5%;力争重点企业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超过30%,定制化机械装备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到20%;构建5大产业集聚区,形成10大机械制造产业体系和制造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全市海峡西岸装备制造业重点产业基地建设。
主要任务提升产业园区建设水平创新现代营销模式
我市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是:
提升产业园区建设水平。将合理调整城区和产业园区产业分工和布局,提高园区专业化、集群化、平台化水平。依托南安经济开发区、滨江基地、光伏基地、滨海(海联)工业基地、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官桥园区等产业基地,重点提升卫浴产业园、装备产业园、光电产业园、制造产业园及石材制造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水平。
壮大龙头企业。重点遴选和引进一批在细分行业领域,在规模、实力、技术、品牌、市场优势等方面比较明显的龙头企业,重点支持一批产值超5亿元或在细分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成为产值超10亿元,甚至超15亿元的领军级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升级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生成产业链的关键项目。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针对细分机械装备行业的发展需求,建设一批产业关键项目,策划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把项目作为机械装备发展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机械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增量带动存量的发展。
提高技术平台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的积极作用,创新工作机制,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协同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构建公共技术平台,整合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推进南安市智能装备企业加大与各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组建各类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联合研发机构等;增进智能装备企业上下游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合作,突破技术瓶颈,解决技术难题。
创新现代营销模式。利用现有的“产业+市场+基地”基础条件和专业市场优势,充分发挥专业市场作用,大力引导各类专业商户入驻,不断吸引资源、信息、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密集回流,创新现代营销模式,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内生动力,配套发展现代物流等。
拓展服务新业态。提升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资源整合、企业集中和业态集聚,打造服务业发展载体平台,加速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化发展,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支持多产业采取跨界经营或合作;积极推进互联网经济产业化,加速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做大与“互联网+”相适应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经济发展新形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来源:南安商报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10-31)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天津市2016年“三秋”玉米机械化收获接近尾声
下一篇:工业互联网分会成在晋成立 推动智能制造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