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一座“工业重城”的创新突围 —— 文章正文2017-01-19
2016年,川北城市德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2017年四川省两会期间,四川省人大代表、德阳市委书记蒲波在接受新华网四川频道采访时表示,德阳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0亿元以上,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跨越千亿级,呈现“双中高”发展态势。
工业强则经济稳,德阳因国家“三线建设”战略布局而建市、兴市,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都由德阳制造,工业占德阳经济总量的近60%。对于这样一个地处四川的工业重城来说,无论是面对全面创新改革还是成德同城化的历史机遇,工业创新转型发展都是绕不开的命题。
新华网四川频道了解到,近年来,德阳始终坚持以创新促转型,推动工业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建设装备技术智能制造示范市,走出了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四川省人大代表、德阳市市长赵辉介绍说,德阳把创新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引擎,举全市之力和全市之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化。
大力推动装备制造智能化,在德阳的创新增动能纲要中被摆在了最显耀的位置。德阳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出台中国制造2025德阳设施方案等若干政策,规划和引导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一批重大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其中,四川宏华“智能钻机示范点”和东电“线圈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入围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示范项目。德阳还联合第三方公司共同建设并推广运营“德阳装备智能制造工业云”平台,目前已入驻1400余家企业;在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核能装备与核技术应用、机器人制造与运用等五大产业领域,实施“互联网+制造”、“装备制造大数据”工程,加快建设国家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据悉,2016年,德阳预计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0亿元,增长率达11.4%。
为支撑高端装备制造的创新工程,德阳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赵辉介绍说,德阳紧贴产业办职大、紧贴企业人才需求设专业、紧贴提高学生技能搞教学,制定实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支持8条政策,与世界职业教育领先的德国、日本合作,采取整个培训在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的“双元制”办学模式,共建中德汽车学院、库卡机器人学院及西门子先进制造实训中心,每年培养毕业生5000多人。
不但在创新中谋转型,德阳还在改革中激活力。尤其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德阳按照市场取向获得了较大进展。新华网四川频道了解到,位处德阳的中国二重一度面临负债体量大、人员包袱重、不稳定因素多等困难。德阳市委、市政府采取主动退市、司法重整、分流冗员等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使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幅降低,优化了金融债务结构,化解了债务风险。据介绍,2016年,中国二重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利润总额4.8亿元,同比增利25.1亿元,成功扭转盈亏。
此外,德阳还坚持把开放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劲活力,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壮大服务贸易齐头并进,不断提升“德阳制造”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赵辉说,德阳大力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借助东方电气、宏华石油遍布全球的海外服务机构,打造企业抱团出海的重要通道,“德阳制造”产品已遍及“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今年1-10月,德阳完成进出口总额15.9亿美元,其中出口12.6亿美元,位列四川第二。
蒲波表示,2017年,德阳不但要拓展升级传统产业,重点抓好重大工业及技改项目,着力打造先进制造强市,还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航空与燃机高端装备制造完整产业链。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7-01-19)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成都高新区发力打造全国金融科技产业高地
下一篇:湖北企业首次打破工业超低温高压阀门国外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