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引领,无锡“惠山制造”重振雄风 —— 文章正文2017-02-02
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
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
“在‘制造’向‘智造’转型的问题上,跨过去了是天堂,跨不过去就是悬崖。惠山的企业家,都要以从零开始的打算和主动出击的坚决,争做这场时代转型大潮的领军者。”1月13日,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召开的创建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区推进大会上,惠山区委书记吴仲林一席话掷地有声,现场300多位企业家群情激昂。
制造,曾承载着惠山区的光荣与梦想——以乡镇工业为代表的苏南模式从惠山起步,“四千四万”精神的光芒照亮了“中国制造”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漫漫征途。然而,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实体经济疲弱的现实,以改革创新闻名的“惠山制造”一度遭遇转型瓶颈。
焦灼之际,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中国制造2025”,给“惠山制造”打开了“二次创业”的机会之门。2015年,惠山区在全省率先提出“智能制造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了国内首个智能制造地方标准,还成立了江苏省内首个智能制造服务联盟。一揽子引导政策中,有一条尤具吸引力:对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区委区政府按照企业智能设备投入额的15%给予奖励补助。
在这一引领下,惠山区一大批企业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转型洪流中。华光汽车投资392万元上马全自动冲压生产线,一年节省人工成本72万元;锐克电动自主设计电机智能化生产线,单位时间产量提升2倍;欧派家具基于MOM系统实现计划排产、设备集成、生产制造三大体系的智能互联,让“柔性定制”成为可能……截至去年底,惠山区已成功培育57个智能制造项目、20个智能装备(产品)、10条智能生产线、3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3家智能工厂,数量居全市之冠。
今天的惠山,许多工厂里傻大笨粗的设备已经被一个个“聪明会思考”的机器人所取代,代表全球智能工业最尖端水平的“指尖工厂”,也在惠山区展现出生动现实模样。走进无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影踪”,机器人挥舞着手臂卖力干活,一块铝锭进入生产线,10秒钟后出来已经是成型轮毂成品。“智能化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几何级提升,远远超出想象。”戴卡董事长戴祖军介绍,去年10月29日,戴卡投资近7亿元的年产240万件轻量化车轮智能生产线建成投产,原来600人的用工规模一下减少到260人,人均劳动生产率从每年4500套提高到10000套。投产至今不到3个月,戴卡已经实现毛利4000多万元,全面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可达25亿元。
“在惠山,智能制造已经嵌入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的制造全生命周期,企业转型发展掌握了先机,‘惠山制造’将赢得未来。”惠山区区长李秋峰介绍,2016年,惠山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9.3亿元,增长7.7%;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53亿元,增长11%,其中工业投入增长16.5%。与此同时,全区制造业结构悄然发生变化:传统冶金从67%下降至28%,高端机械从17%提高至35%,电子从6%提高至16%,“惠山制造”向“惠山智造”转型态势已然显现。
惠山区经信局主任唐晓旭说,今年,惠山区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经济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编制“智能制造新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高端换低端、数码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人工“四换工程”,在冶金、机械、电子、纺织、食品、新能源等重点行业加大转型提升力度,计划今后3年内培育200家智能制造创新示范企业,完成智能制造投资10亿元,在全市、全省率先建成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区。
“新三年行动计划”和一大批智能转型的成功样板,让惠山区众多企业家眼热心动。今年初,在传统家纺行业浸淫了12年的无锡万斯集团果断确立以智能制造升级作为未来核心发展方向,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业内一流的智能生产车间。董事长万勇动情地说:“我们比任何时期更接近‘重振雄风、再创辉煌、赢得未来’的目标,也比任何时候更有信心。”来源: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7-02-02)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富山工业园两个投资9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落户
下一篇:沧州新增四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