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中国 English,United StatesEnglish UKUK FranceFrance DeutschlandDeutschland

为有源头“绿色”浓——青海推进绿色勘查 —— 文章正文2017-02-05

 “2016年,我省通过10个绿色勘查示范项目的实施,使绿色勘查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勘查制度规范有了雏形,尤其是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绿色勘查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全省的绿色勘查工作提供了经验和示范。”在近日举行的青海省2016年绿色勘查工作研讨会上,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志勇在盘点1年来的全省绿色勘查工作时如是说。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被誉为“中华水塔”的青海省在1年来的“绿色勘查开发年”活动中是如何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的呢?其在绿色勘查中又有哪些亮点和经验值得推广?中国矿业报记者走进青海,进行了探访。

  让绿色勘查“落地生根”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省委、省政府确立“生态立省”战略,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该省必须担负的特殊责任。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质勘查的关系,推进全省地质勘查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生态保护、资源保障、经济发展互利共赢,成为了摆在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面前的头等大事。

  “创新勘查理念,在破解‘两难’中谋求生态保护和资源保障的双赢!”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主动顺应新常态、把握新形势、贯彻新要求,创新地勘工作新思路,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全省地勘工作全局,2016年初在总结提升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绿色勘查经验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开展绿色勘查开发年活动的通知》,全面启动了绿色勘查示范研究工作。

  事实上,青海省开展绿色勘查有比较好的“基础”。“生态立省”的确立,地质勘查区的生态倒逼,让青海省地勘单位对绿色勘查更有主动性和紧迫性;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先行先试所积累的成果和经验,为青海省推进绿色勘查提供了模板。

  “在生态环境压力愈益加大的情况下,地勘单位不实行绿色勘查就毫无出路,将越来越没有地方可‘查’!”从绿色勘查中尝到甜头的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局长杨站君颇有心得地说:“我们的多彩整装勘查区通过绿色勘查,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

  为有效促进地质勘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青海省厅以生态优先理念统领地勘工作,及时调整优化地勘工作部署,持续推进全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地勘工作总体布局上,将全省地质勘查的工作重点,从原来的“三江源”、祁连山地区转移到了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的柴北缘、东昆仑、阿尔金等地区;根据生态环境保护新要求和地质勘查新进展,将全省重点勘查区由原来的33个优化调整为16个,将全省整装勘查区由原来的16个优化调整为9个。

  在地勘工作部署上,明确海西地区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为主,青南、海北及西宁、海东地区以基础性、公益性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为主,并开展以国家资源储备为目的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线区原则上只安排国家出资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质矿产勘查,查明的矿产资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进行储备;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线区以外的矿产勘查工作重点部署在生态环境适宜、群众理解支持、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勘查后具备开发条件及社会投资主体有意愿的地区。

  在勘查矿种上,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紧缺、找矿潜力大的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贵金属、钾盐、铀矿、‘三稀’矿产等为主攻矿种,兼顾新能源矿产(页岩气、煤层气、页岩油、地热、干热岩)和新兴材料矿产(晶质石墨、钛)以及矿泉水等矿产。

  “我们还围绕生态保护的需要,加强‘三江源’祁连山地区及生态敏感区域公益性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等工作,查清地质本底,为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李志勇介绍说,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开展重点地区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民生地质等工作,为特色农牧业发展、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提供依据。

  为保证绿色勘查顺利推进,青海省厅还加强顶层设计,提供有效制度供给,根据《青海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勘查工作要求,修编完成了《青海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修改了《青海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了《青海省地勘单位业绩信誉考评办法》,专门增加了绿色勘查专章,首次将地勘项目环境保护纳入了地勘单位从项目立项、设计编审至野外工作实施全过程信誉的监督检查和验收考核当中;对省地勘基金项目,从勘查设计、工作部署、野外施工方法及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环保要求;同时,将省地勘基金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纳入设计审查的重要内容中;在项目野外中期质量检查、年终验收中,加强勘查项目绿色勘查执行情况、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项目,责令限期整改,并纳入地勘单位业绩信誉的考核当中。

  青海省厅还积极推进绿色勘查示范研究,为下一步全面推进绿色勘查提供经验和模板。2016年上半年,青海省厅先后两次召开绿色勘查务虚会,讨论部署全省绿色勘查示范研究工作,并安排绿色勘查示范专项费用1000万元。青海省厅综合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矿种、不同工作阶段、不同景观条件等因素,对各地勘单位申报的21个示范项目进行初选论证后,最终确定了10个绿色勘查示范项目。

  他们以整装勘查区为重点,从10个绿色勘查示范项目中选定7个项目开展绿色勘查示范专题研究。为进一步明确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和专题研究任务目标,规范工作程序,青海省地调局在省内各地勘单位协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勘查示范项目设计编写提纲”和“绿色勘查示范专题研究主要工作内容”。

  “我们针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要求在勘查设计书中单独明确绿色勘查目标任务,并根据工作区环境因素和地质找矿任务目标,在工作部署和工作方法手段选择上,以减少或不扰动生态环境为原则,尽量采用对环境影响小的物探、化探、地质填图、地化剖面及减少修路的钻探工作方法;以钱钻代替槽探,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环境影响范围,既达到地质找矿的目的,又达到对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对已扰动的环境可控制、可恢复的目的。”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勘查储量处副处长汪明道介绍说。

  而针对绿色勘查专题研究工作,他们要求根据地质勘查任务目标,在绿色勘查项目实施中,开展绿色勘查手段与同类地区、同类项目传统勘查手段在找矿效果、投入成本、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对各类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投入成本进行合理核算,并与现行预算标准和补偿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专题研究,旨在总结提升符合我省实际的绿色勘查管理制度、工作模式、工作程序和技术标准,向全省推广应用。”李志勇表示。

  绿色勘查已成为自觉行动 

  经过1年来的示范效应,青海省的绿色勘查氛围得以营造,绿色勘查理念基本树立。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引导,青海省在社会上营造了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积极实施绿色勘查,促进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氛围。

  “我们通过实施绿色勘查示范工作,全省地勘单位和地勘工作人员的绿色勘查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明显加强。”李志勇十分欣慰地说,各地勘单位和项目组均建立了绿色勘查相关制度,制定了野外工作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明确了环境保护责任,并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项目日常管理工作中。在项目实施中,各项目组加强了野外生产、生活各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车辆行驶规定路线、槽探、道路开挖草皮揭层养护、回填恢复,以及钻机设备人工搬运、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勘查工作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而绿色勘查新办法的实施效果也初步显现。据了解,各项目组先期积极采用对环境影响小的物探、化探、地化综合剖面等工作方法,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同时在指导槽探等工程的合理部署上取得了较好效果,以少挖探槽或不挖探槽为原则,采用便携式浅钻代替槽探施工。

  “以钻代槽虽然存在成本高、搬家难度大等缺点,但该方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扰动轻微,可以达到替代槽探施工的地质效果,尤其是在植被发育、覆盖层较厚的地区,浅钻的地质找矿优势和环保效果更为突出,可以推广使用。”汪明道介绍说。

  更重要的是,通过1年来的实践探索,青海省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的绿色勘查基本管理制度、管理措施。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先后制定了《关于地质勘查工作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野外项目终期环保验收工作的通知》、《野外地勘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检查验收制度(试行)》和《地质勘查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操作规程(试行)》等制度,确保了绿色勘查理念和措施在地质勘查工作种得到落实。青海省地矿局制定出台了《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绿色勘查管理办法(试行)》、《绿色钻探施工规程》、《关于进一步加强野外地勘工作中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等制度,建立了绿色勘查分级管理制,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

  令人欣喜的是,通过绿色勘查的试点和示范工作,青海省绿色勘查的社会认可度明显提升,地勘外部环境显著改善。各地勘单位以勘查项目为平台,在强化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同时,主动帮助当地牧民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营造了民族团结、共谋发展的和谐氛围,绿色勘查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认可。在多彩整装勘查区,绿色勘查已深得民心。治多县政府明确规定“虫草采挖前,外地单位一律不得进场”,但却准许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工作人员及其机器设备提前进场开展地勘工作。当地牧民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非常满意,已不再参加扰动草原面积测量和恢复治理验收,充分信任地勘单位的测量和验收结果。

  “绿色勘查要算大账、算总账。实施绿色勘查可能成本比传统勘查方式高,但如果综合考虑,把勘查结束后的后期治理及影响也计算在内,那绿色勘查的综合成本应该是比较低的。尤其是绿色勘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则更是难以简单用成本来衡量的。”李志勇表示。

  全面推进仍需多方保障

  青海省的绿色勘查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尤其是示范项目的实施,为下一步在全省全面开展绿色勘查提供了经验和模板。在前不久举行的青海省2016年绿色勘查工作研讨会上,李志勇明确表示,在2017年对所有地勘项目实施绿色勘查,并用2~3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一套成熟的绿色勘查理论、方法、制度体系,用既能对生态扰动小保护好又能取得找矿成效的事实,来彻底改变社会对地质勘查的错误看法。

  “当前我们省的绿色勘查工作,还存在理念尚未全面形成、示范项目工作进度不一、新技术新设备有效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李志勇坦言,浅钻代替槽探的绿色勘查工作手段尚未纳入现行勘查技术规范,植被复绿尚未纳入现行预算标准。特别是现行的草原植被恢复费和青苗补偿费太低,不能满足实施恢复的成本费用和当地牧民群众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勘项目的开展和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实施。

  对如何进一步推进绿色勘查,青海省厅有着清醒的认识。在2017年全面推进绿色勘查过程中,他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让每一名地勘人员明白绿色勘查是新形势下保障地勘工作顺利开展的必由之路,事关地勘单位生存发展和个人切身利益,使绿色勘查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把绿色勘查工作变被动“要我做”为主动“我要做”。

  同时,他们进一步建立健全绿色勘查管理施工制度体系,通过绿色勘查示范研究和绿色勘查工作实际,及时总结符合本省实际的绿色勘查管理制度、工作模式和技术标准;从基层技术层面上,研究制定绿色勘查各种方法手段施工管理办法、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监管措施,形成从管理到施工的绿色勘查制度体系,为全面实施绿色勘查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依据。

  绿色勘查,技术先行。绿色勘查是一种创新的地勘工作方法,需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更需要设备技术创新。青海省厅将进一步改进绿色勘查工作手段,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应用;要求各地勘单位充分发挥物探工作对地质找矿的指导作用,加大物探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工作力度,加强物探技术成果的分析与应用,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精度;同时加强对新型浅孔钻机、水平钻机设备和便携式钻机设备适用性的考察和调研,更新钻机设备,在全省推广应用适应绿色勘查实际的新型钻探设备。

  “我们还将进一步强化地勘项目的监管,严格绿色勘查目标责任考核。”李志勇介绍说,青海省厅要求各项目管理单位切实加强绿色勘查工作,自觉坚持地勘工作与环境保护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的“三同时”原则,将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纳入项目年度检查、验收中,对拒不落实环保措施的地勘单位和企业,将列入“黑名单”,直接与当年单位评先评优、次年项目立项和矿业权的申请挂钩。

  “绿色勘查需要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来支撑。希望国土资源部从国家层面修改调整现行勘查示范和预算标准,研究制定绿色勘查相关规范标准和管理政策制度,为绿色勘查的深入推进提供政策保障和技术依据”。李志勇最后建议。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7-02-05)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海洋六号”圆满完成南极科考任务
下一篇:国家发改委出台指导意见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

京ICP备202409039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609号
® 注册商标 © 2001-2025 北京雨润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52号 邮编:100007 电话:010-84001165 / 84002508 / 84002286 传真:010-64063037
网址:www.bbjja.com 邮箱:yrhzq@163.com QQ :502360568 网站地图     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Valid CSS!

首页 远距离带式输送机 高安全可靠性节能带式输送机 各种“高效托辊” 腔式无接触密封技术 移山填海造田工程 矿山承包交钥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