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装备市场颓势依旧 2017年或成战略调整关键之年 —— 文章正文2017-08-14
2017年上半年,全球海上油气开发热情有所恢复,但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并未扭转,海工市场依然深陷艰难处境。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海工市场维持颓势,短期内恐难以回升。
2017年上半年,全球海上油气开发热情有所恢复,运营市场触底企稳,结束了油价下滑以来的单边持续恶化,但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并未扭转,船东和船厂依旧身陷囹圄,海工市场仍在寒冬深夜,黎明曙光无处捉摸。
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能源结构稍有变化,低位油价或成常态;其次,运营市场供需失衡,业主经营状况堪忧;第三,产业形势错综复杂,竞争态势更为严峻;第四,手持订单风险加剧,延迟撤单现象频发。
面对市场萎缩、需求结构改变以及库存高压,突破重围,转型升级,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发展模式,已成为建造企业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而2017年就是海洋工程市场深度调整的关键之年。
不久前,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将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海洋、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七大产业。
作为现代海洋产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方面,山东将研究开发海洋观测与监测关键装备。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重点研究海洋复杂环境下的观测传感器、遥测遥感器等核心装备。围绕强化对海洋环境的智能化监测,大力开发海底观测平台、远程探测雷达、遥感监测无人机、深海机器人(300024)等海洋监测设备。
同时,山东省将大力发展钻采装备和船舶。研究开发超大型油船、5000TEU以上集装箱船、豪华客滚船,打造国家特种专用造船基地。加快工程设计、模块设计制造、配套设备供应、技术咨询服务等专业化分包能力建设步伐。重点突破海洋工程总装建造模式、海洋工程产品海上试航调试、主流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完整设计链流程等关键技术,发展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海洋装备系泊系统及成套设备等主力海工装备。
在《规划》的引领下,山东烟台在海工装备领域稳步前行。7月28日,多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中集来福士山东烟台建造基地进行建造。
目前,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已成为烟台的一条优势产业链,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蓬莱、龙口湾三大造船工业园区,集中了中集来福士、京鲁、巨涛等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集群。其中,中集来福士在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领域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27%,在建深水平台数量居世界第一。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海工市场维持颓势,短期内恐难以回升。2017年预计海洋工程装备将持续低迷,全年成交量在70亿美元、110座/艘左右。另一方面,随着温室气体排放要求日趋严格,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多,一些天然气利用装备和新兴能源开发装备将会得到发展。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7-08-14)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补齐技术短板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启动
下一篇:发展制造业需循序渐进 企业转型升级之路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