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勘基金总体规模壮大成果显著 —— 文章正文2016-06-14
全国地勘基金总体规模进一步壮大,矿产勘查取得重要成果。截至2015年末,中央和省级两级地质勘查基金累计总规模达531亿元,累计投资矿产勘查项目10837个,新发现矿产地1595处,其中大型598处,中型537处。
这是全国地勘基金成立以来上缴的一份圆满答卷。
“全国地勘基金准确把握定位,加强两级联动,既分工又协同,在分担化解勘查风险、引导拉动社会资金投入和促进地质找矿突破等方面取得了如此成绩。”谈起全国地勘基金来之不易的成绩,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程利伟感触颇深地说。
规模扩大成效显
据了解,2015年,全国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机构继续贯彻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部署,继续着力加强重点矿种、重要成矿区带前期勘查,发挥引导拉动社会资金的政策调控功能,在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促进地质找矿突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日下发的《全国地勘基金情况通报》显示,2015年,全国地勘基金总体规模进一步壮大,但投入水平延续2014年下滑趋势。截至2015年末,全国有28个省(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地质勘查基金,中央和省级两级地质勘查基金累计总规模达531亿元,较2014年同比增长10.6%。2015年,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327.88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165.95亿元。全国地勘基金投入43.2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总投入的13.18%和矿产勘查财政投入的26.03%,是财政资金投入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全国地勘基金整体投入继续下滑,比2014年减少10.8亿元,同比减少20%。
全国地勘基金矿产勘查取得了重要成果。截至2015年末,全国地勘基金累计投资矿产勘查项目10837个,新发现矿产地1595处,其中大型598处,中型537处。江西省浮梁县朱溪外围钨铜矿普查提交(333+334)钨资源量286万吨,刷新了钨矿储量规模的世界记录;安徽省淮南煤田潘集煤矿外围煤炭详查探获(333+334)煤炭资源量48亿吨,铜陵县舒家店斑岩型铜矿普查累计提交333铜金属量61.89万吨;河南省渑池、新安、偃龙煤田等煤下铝土矿普查分别提交(333+334)铝土矿矿石量20168万吨、22890万吨、20924万吨;湖北省保康县竹园沟-下坪矿区和远安县高家岩矿区累计查明333磷矿石量5.38亿吨;重庆市大足兴隆矿区锶矿普查查明333矿石量2150万吨,折合矿物量1048万吨;西藏左贡县拉荣矿区钨钼矿普查探获333类钨资源量14.34万吨;青海省都兰县那更康切尔沟银多金属矿普查探获(333+334)银资源量1300余吨;新疆和田县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床查明(333+334)铅锌资源量1895万吨,哈密市三道岭南煤炭普查探获333资源量150亿吨,苦水湖一带盐湖资源预查发现超大型硼锂矿。全国地勘基金在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2015年,中央地勘基金全面加强项目实施过程、施工质量和找矿成果的监管与跟踪管理,对“煤铀兼探”、整装勘查区以及江西省铀铜钨矿重点突破区等项目加强组织协调,继续部署了“旁站式”监理和“产学研”综合研究课题。43个项目开展野外地质工作,完成钻探工作量7.61万米,一批项目获重大找矿成果。项目清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果,国外专项收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矿产地储备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中央地勘基金项目新发现中型以上矿产地9处,其中大型以上矿产地3处,中型6处。2006年~2015年中央地勘基金项目累计发现100处大中型矿产地,占中央地勘基金投入矿产勘查项目总数的24.7%,其中大型以上矿产地63处,中型37处。
2015年,26个省级地勘基金新发现矿产地172处,其中大型矿产地32处、中型矿产地61处、小型矿产地79处。截至2015年,省级地勘基金累计新发现矿产地1501处,占全国省级地勘基金投入矿产勘查项目总数的 17.9%,其中大型矿产地536处、中型矿产地505处、小型矿产地460处。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省级地勘基金累计新增资源量显著的矿种主要是煤炭15425亿吨、铁矿132亿吨、铜矿1839万吨、铅锌矿4230万吨、金矿1119吨、锌矿874190吨、银矿18393吨、硫铁矿28717万吨、镍矿133951吨、铌钽258340吨、水泥用灰岩282亿吨、磷矿96亿吨。
“全国地勘基金引导拉动社会资金方式多样化,有效带动了矿产勘查工作。”程利伟介绍,地勘基金项目和资金继续集中向高风险矿种前期勘查倾斜,发挥降低勘查风险的作用,积极探索地勘基金投资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矿产勘查,合作投资途径方式呈现多样化态势。受全球矿业深度调整的影响,社会资本投资矿产勘查意愿下降,合作项目数量及资金占比出现下降。2015年全国地勘基金新增合作项目数占全部新增项目数的10.8%,合作项目投资占当年全部投资的20.1%。
同时,全国地勘基金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中央地勘基金继续坚持“财政预算、市场运作”的运行模式,不断完善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项目论证、组织实施、质量监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权益处置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省级地勘基金在协调联动的机制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并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地勘基金项目组织实施、资金运行、成果处置、奖励激励等方面的制度办法,基金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两级地勘基金协调联动机制运行平稳,作用有效发挥。2015年中央地勘基金管理机构继续坚持与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省级地勘基金管理机构采取召开协调联动工作会议、落实信息交流报表制度、编印全国地质勘查基金情况通报、加强项目合作、开展项目管理情况调研交流等措施,进一步推进两级地勘基金协调联动工作,两级地勘基金的整体功能不断得到发挥。特别是两级地勘基金合力,推进一批整装勘查区和重点突破区的找矿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在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全国地勘基金整体投入呈现出持续下滑态势,2014年和2015年同比减少幅度均近20%。”程利伟分析,全国地勘基金在发挥国家财政资金对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引领作用和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的成效面临重大挑战,一些长期存在且亟需破解的难点依然存在,如矿业权登记困难、项目成果处置率低、项目退出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此外,出现了勘查成本不断上升、生态环境保护日益严格等一些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地勘基金的改革发展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6-06-14)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包头市稀土领域科技创新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下一篇:全国地勘基金机制与运作模式拓宽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