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创新驱动 加快转型 集聚发展 工业强市 —— 文章正文2015-12-21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等,马鞍山市发改委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马鞍山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实施意见》、《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实施意见》;市经开区制定了《关于轨道交通产业重点工程的推进方案》。今日,马鞍山日报对此解读。
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建设幸福美好马鞍山
——《马鞍山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实施意见》解读
●背景
制定《马鞍山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是全面贯彻全省“调转促”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调转促”行动计划的需要;是进一步聚焦重点、主动作为,实施新突破、新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全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需要。
●过程
在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时部署下,各部门积极提出了相应的贯彻措施。市发改委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迅速起草《实施意见》文稿,然后组织讨论和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多次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听取各方意见,并据此进一步修改完善,终使之在9月26日的市政府常务会上原则通过。
●体现马鞍山市特色
《实施意见》在把握省委省政府“调转促”总体部署和精神实质的前提下,结合马鞍山市实际,提出着力做大体量,提高质量,突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主题。在确定发展目标上,注重与马鞍山市“十三五”发展谋划相衔接。马鞍山市初步考虑“十三五” GDP向2400亿元冲刺,这样安排既能体现省要求,又从马鞍山市实际出发,还考虑了周边地市的竞争预期,在全省位次达到保五争三的目标。基于总量指标安排,将规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指标作出了相应的匹配设置。
在内容上,《实施意见》力求做到既体现省“4105”行动计划精神,又结合马鞍山市情况提出了以“585”为主体内容的“调转促”实施意见,发展目标上增加了工业强市,工作重点中将省文件中民营经济提升、质量品牌升级和县域经济振兴三个工程融合到马鞍山市创新创业培育和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工程中体现,增加了“以港兴市”系统建设工程。
●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主要内容有五个部分。其中总体思路明确马鞍山市以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目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动马鞍山市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好马鞍山提供强大支撑。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创新能力大幅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初步建成长三角地区重要制造业基地,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2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为完成上述总体目标,马鞍山市在工作重点中突出八大工程,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都市农业品质提升工程、“以港兴市”系统建设工程、创新创业培育发展工程、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和人才高地建设工程。
全力打造轨道交通全产业链
——《关于轨道交通产业重点工程的推进方案》解读
●顺应产业发展
在安徽省批准的第一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中,市经开区的《安徽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基地》跻身其中。我国轨道交通事业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必然带来对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用轮轴系统的大批量需求。市经开区建设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安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产业基础较好
马鞍山市拥有相当数量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企业,发展的基础较好。马钢集团是轨道交通产业的龙头企业。马钢是我国最大的铁路车轮生产基地和动车组车轮研发生产基地。马钢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轮轴产品批量出口。2014年,马钢收购世界四大高速铁路车轮、车轴和轮对的制造和研发企业之一的法国瓦顿公司,将较快获得高铁车轮技术,拓展国际化销售渠道。目前,市经开区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轨道交通走行部件的产业链,其研发和生产能力几乎涵盖了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的车轮和车轴、轮对、转向架等行走系统,涉及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金属材料、机械加工、装备制造。除马钢之外,涉及轨道交通产业的还有22家企业,其中关键产品制造企业有双益机械制造等17家,光机电与系统集成企业有现代仪表等4家,轨道交通运输服务企业有中铁物资马鞍山商贸1家。近三年来,全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值逐年增加,去年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
●发展思路与目标
市经开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将以形成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基地为目标,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立足马钢等领军企业在轨道交通产业技术领先、装备领先、市场领先的优势,围绕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延伸,全力打造以马钢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为核心,积极引进并培育整车制造,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性协作、社会化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把该区建成全国先进、国际知名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生产集聚发展基地。
发展目标是:到2017年,轨道交通产业产值不低于81亿元,3年(2014-2017年)实现翻一番;税收不低于4.45亿元。到2020年,基地产值不低于250亿元,税收不低于13亿元;形成销售收入上百亿元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亿元企业10家以上,拥有龙头企业2家。
●主要推进措施
依托马钢等现有基础,做大做强走行系统产业。重点发展马钢高等教育“材轮轴架”技术集成应用和轨道交通走行部件的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打造轨道交通产业走行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2015年海峡两岸电子展期间,重点企业加入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产业协会,参与总承包,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与江苏轨道交通科研等部门合作。
开展重点区域招商活动。扩充招商队伍,增加经济发达地区驻点招商,扩大全员考核中招商引资权重。重点赴南京、常州和株洲等轨道交通产业重点区域招商,瞄准中国中车、南京尼康等知名企业,实施精准招商。同时抓住马鞍山市“十三五”期间轨道交通建设机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零部件产业,吸引国内外关键设备制造企业与配套厂商落户,提升整体配套协作水平,延伸轨道交通产业链。
加快发展八大基地三年实现产值翻番
——《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实施意见》解读
●应运而生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是国家、省积极倡导的产业政策,适应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在市领导高度重视下,市发改委对全市产业集聚情况全面摸排,会同相关载体单位调研分析,并多次征求各载体单位意见;多次召开会议,会同市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统计局等相关单位和相关方面专家进行研究论证,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了《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送审稿),确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突破口,引领和带动全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产业集聚基地如何选择
马鞍山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选择主要依据省战新基地申报目录。省战新基地申报产业领域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材料、现代医药、家电、现代化工、食品、新能源等9个大类21个分类。同时,马鞍山市从产业发展实际出发,新增了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省目录中为先进装备制造)。在确定产业基地时,我市根据产业基础、龙头企业、创新能力、支撑项目等条件进行综合筛选。在产业基地布局上,既突出重点,又充分考虑区域全覆盖。在产业基地发展方面,我市既分层次推进,重点发展4个、重点培育4个,又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
●主要内容
重点发展以市经开区为重点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博望高新区为重点的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和县省精细化工基地、慈湖高新区为重点的现代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为重点的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重点培育以当涂经开区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马鞍山软件园、示范园区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雨山经开区、含山经开区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市经开区、含山工业园区为重点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实施意见》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八大基地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0%以上。单个基地到2017年总产值3年(2015-2017年)翻一番,税收增长50%以上;到2020年总产值3年(2018- 2020年)再翻一番,税收增长30%以上。
●发展目标确定依据
2014年,全市八大产业基地实现产值约55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1.6 % 。根据各基地申报情况看,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产值3100多亿元,考虑到不确定因素,《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八大基地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0%以上,即达到2500亿元。根据我市后5年初步谋划,2020年马鞍山市将实现工业总产值约5000亿元,因此八大基地占据其中50%以上是切实可行的。
关于单个基地的发展目标,《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年,单个基地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产值3年(2015-2017年)翻一番,税收增长50%以上。到2020年,单个基地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产值3年(2018-2020年)再翻一番,税收增长30%以上。确定依据是: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求,我市单个基地的目标设定与省里要求是一致的;根据各基地的规划目标情况看,这项目标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为促进战新基地发展,省里设立的战新基地建设专项引导资金每年约30亿元。马鞍山市为推进重点突破,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了五年总量为10亿元的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及新工艺示范应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建设等。(皖江在线)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12-21)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河北狠抓增量力促调整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下一篇:四川省启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补偿试点工作